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此心闲处,未应长藉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松梢,风高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翻译
近来何处能安放我的愁绪?何处还能知晓我的欢愉?一点凄凉意蕴穿越千古,独倚西风面对苍茫寥廓。
伴竹寻访清泉,和云栽种树木,可称作真正闲散客。
此心若得安闲处,未必总要依托丘壑。
休提往事皆错,而今皆对,且将清酒斟酌。
醉中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枝梢头,风扫桂子飘香,醉后终须醒转。
北窗下高卧酣眠,莫让啼鸟惊扰清梦。
以上为【念奴娇 ·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的翻译。
注释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四卷本甲集作“赋雨岩”。
雨岩:宋·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七言律诗·朱卿入雨嵓,本约同游,一诗呈之〉》云:“雨嵓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蚤夕金华鹿田寺,斯游重省又遐哉。”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十一·〈江南东路·信州〉》:“博山在永丰县西二十里。……唐德韶禅师建刹其中,寺后有卓锡泉。”
朱希真:《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传·朱敦儒传〉》:“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宋·黄升《花庵词选·续集卷一·朱希真》:“朱希真名敦儒,博物洽闻,东都名士。南渡初以词章擅名。天资矿源,有神仙风致。”按:朱希真有《樵歌》三卷行于世。
寥廓:广信书院本作“寥阔”,玆从四卷本。
并竹: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剪竹”。
闲客:广信书院本作“闲个”,玆从四卷本。
未应:四卷本作“不应”。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露冷松梢:四卷本作“露冷风高”。
风高桂子:四卷本作“松梢桂子”。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句:晋·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 雨岩:江西铅山境内景观,辛弃疾闲居地
2. 朱希真体:朱敦儒词风,号岩壑,词集《樵歌》
3. 并竹寻泉:化用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
4. 非月非云非鹤:反用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5. 北窗高卧: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6. 丘壑:自然山水,喻隐逸之所
以上为【念奴娇 ·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双重设问破空而来,通过“愁乐两忘”的自我拷问,展现词人深刻的精神困境。下阕“醉里不知谁是我”的混沌状态,既是对现实身份的超越,又是对生命本真的追寻,在“北窗高卧”的隐逸意象中,完成从社会角色到自然存在的诗意回归,典型体现辛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念奴娇 ·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的评析。
赏析
辛弃疾此词在模仿朱敦儒清旷词风的同时,注入更为沉郁的生命体验。上片以“何处愁乐”的哲学叩问开启,将个人情绪提升为永恒的人类困境;“并竹寻泉”的闲适画面下,暗涌着“未应长藉丘壑”的不甘,揭示英雄隐退的深层痛苦。下片“醉里不知”三否定句,既是对朱敦儒“山水郎”形象的解构,又暗合庄子“吾丧我”的境界;结句“莫教啼鸟惊着”,在恬淡外表下隐藏着惊弓之鸟般的政治创伤。全词将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李白的醉态思维与苏轼的超然智慧熔铸一炉,其“露冷松梢,风高桂子”的工对,既保持词体的精美,又突破隐逸词的单一维度,在清凉意境中透出词人未曾熄灭的生命热力。
以上为【念奴娇 ·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的赏析。
辑评
1. 宋·陈模《怀古录》:“稼轩《念奴娇》‘醉里不知谁是我’三语,夺胎于朱希真‘鸳鸯浮弄碧波心’,而沉郁过之。”
2. 明·杨慎《词品》:“‘此心闲处,未应长藉丘壑’是英雄隐语,较朱熹‘世上无如人欲险’更见挣扎。”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效朱希真体,而‘一点凄凉千古意’七字,依然自家面目,此所谓善学。”
4. 清·谭献《复堂词话》:“结拍‘北窗高卧’化用陶公意象,而‘莫教啼鸟惊着’暗含《豳风·鸱鸮》之思,托意深远。”
5. 近代·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作于绍熙五年闽中罢归后,‘休说往事皆非’实指绍熙内禅事,可见词人虽效隐逸词风而终难忘怀国事。”
以上为【念奴娇 ·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