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醉中挥鞭吟诗阻不住前行,却邀花枝共商行止。
人生何必沉醉作为归宿。
任凭他人斟酒浅酌,莫再忙于酬和诗章。
一斗酒催生百篇诗的风月胜地,且容我这老夫逞才驰骋。
从今往后纵饮三万六千场。
待到满头青丝白发,仍要化作柳丝般绵长。
以上为【临江仙 · 醉帽吟鞭花不住】的翻译。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段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段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屯田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从教:犹言「任凭」。
一斗百篇:唐·杜少陵《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饶他老子当行」句:饶为「任凭」意,「当行」即「内行」。
三万六千场:唐·李太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宋·苏东坡《赠张刁二老》诗:「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满庭芳·蜗角虚名》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1. 醉帽:醉后歪戴的帽子,典出《晋书·阮籍传》“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2. 吟鞭:诗人马鞭,与龚自珍“吟鞭东指即天涯”异曲同工
3. 和诗忙:指频繁的诗歌唱和,反映南宋文人交际常态
4. 一斗百篇: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
5. 老子:老夫自称,源自《后汉书·马援传》“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
6. 三万六千场: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的化用
7. 柳丝长:既指头发如柳丝般生长,又暗合“留”的谐音寓意
以上为【临江仙 · 醉帽吟鞭花不住】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醉态狂姿展现生命豪情,上片通过“醉帽吟鞭”“招花商量”的奇幻想象,在放浪形骸中暗藏理性思考;下片以“一斗百篇”“三万六千场”的极度夸张,将诗酒生涯推向时空极限,终以“青丝作柳丝”的悖论式比喻,完成对生命韧性的诗意礼赞。
以上为【临江仙 · 醉帽吟鞭花不住】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临江仙》堪称辛弃疾闲适词中的奇崛之作。开篇“醉帽吟鞭花不住”七字立起醉客狂夫形象,“吟鞭”与“花不住”的矛盾动态,暗喻词人既欲驰骋疆场又困于花间的现实处境。“却招花共商量”的拟人笔法,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同臻化境,而“商量”二字更见宋诗理趣,将独酌转为对话。上片结句“人生何必醉为乡”表面否定沉湎,实则以反语强化悲慨,与陆游“百年自笑足悲欢”形成心灵共振。下片“一斗百篇”承续盛唐气象,“饶他老子当行”的市井口语,在雅词中注入鲜活生命力,正是辛词“掉书袋”之外的另副笔墨。“从今三万六千场”化用东坡成句而更进一层,以百年醉乡对应其“西北望长安”的未酬壮志,狂放中透出苍凉。结句“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尤见匠心,将白发返青的幻想与柳丝生长的自然现象绾合,既暗含“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期待,又以柳丝的柔韧象征生命力的不屈,在豪放词风中别开婉约之境。
以上为【临江仙 · 醉帽吟鞭花不住】的赏析。
辑评
1.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招花商量’较之渊明‘采菊东篱’、太白‘对影成三人’更见主动,是稼轩英雄本色在闲适词中的投射。”
2.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数字运用极见手段,‘三万六千场’与‘柳丝长’形成时空张力,直是《逍遥游》笔法。”
3. 叶嘉莹《论辛弃疾词》:“‘老子当行’的自我调侃,表面逞才实则自伤,与其《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属反讽。”
4.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当作于带湖闲居时期,‘醉帽吟鞭’实为其‘旌旗未卷头先白’的变形书写。”
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结句以柳丝喻白发,既承李贺‘客枕幽单看春老’的时光焦虑,又启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永恒追问。”
以上为【临江仙 · 醉帽吟鞭花不住】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