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二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
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之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
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
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
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曰:“澄于中字之义尚未明。”
曰:“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
中只是天理。”
曰:“何者为天理?”
曰:“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曰:“天理何以谓之中?”
曰:“无所偏倚。”
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
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曰:“偏倚是有所染着,如着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曰:“虽未相着,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
既未尝无,即谓之有。
既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
譬之病疟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得谓之无病之人矣。
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王守仁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