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身经多难早知过往之非,此事年来能解者稀。
年老而重情成就旧日德业,细思量却无计策解当下重围。
意常不足方是真常之道,情到浓时恰是险峻之机。
怅望茅屋安居无事之日,闲拨松火编织秋衣。
以上为【怀归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知非:用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2. 衡茅:横木为门的茅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3. 松火:松明火把,刘禹锡《送僧仲剬东游》“松火夜禅时”
4. 夷道:平坦之道,《老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5. 险机:危险关头,《阴符经》“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以上为【怀归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身经多难”的生命体验破题,通过“知非”与“识稀”的认知对照,构建出心学哲人的独悟境界。王守仁巧妙运用“有情成德”与“无计解围”的矛盾张力,在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的悔悟外,别创“事上磨练”的修行路径。尾联“松火织衣”的日常意象,将《周易》“退藏于密”的玄理转化为生命实践,体现明代心学“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特质。
以上为【怀归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当作于正德年间王守仁贬谪龙场之后,是其《王文成公全书》中悟道诗的代表。首联“多难知非”既暗合《孟子》“生于忧患”的圣贤轨迹,又以“识者稀”三字道破心学“独知”境界,较之朱熹“旧学商量加邃密”的渐进路径更重顿悟体验。颔联“有情成德”化用《周易·系辞》“以通神明之德”的哲学,却以“无计解围”的现实困境,展现“事上磨练”的修行实相,此种将玄理落于实处的笔法,正是阳明学“知行合一”的诗意呈现。颈联“意常不足”与“情到方浓”的辩证,既承《尚书》“谦受益”的古训,又破《礼记·乐记》“人生而静”的旧说,揭示“存天理去人欲”的动态平衡,与同时期《传习录》中“克己须要扫除廓清”的论述形成互文。尾联“衡茅无事”的向往,在杜甫“倚杖柴门外”的闲适外,更添“松火织衣”的劳动禅意,这种将圣贤工夫融入日常生活的描写,实为明代心学诗派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怀归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黄宗羲《明儒学案》:“阳明诗皆从悟后流出,‘意常不足真夷道’二语,尤得致良知功夫次第。较之陈白沙‘舞雩三三两两童’,更见践履之实。”
2.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文成诗直抒胸臆,如‘老大有情成旧德’,即《大学》‘明明德’注脚。末句‘漫吹松火’,尤见江右学派风味。”
3. 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师在龙场有《怀归》诸作,‘细谋无计解重围’盖指当时朝政阽危,与奏疏《乞宥言官去权奸》相表里。”
4.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文成《怀归》诗,理趣湛深。‘情到方浓是险机’七字,可作《传习录》‘省察克治’章题解,视薛文清《读书录》中诗更透一筹。”
以上为【怀归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