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人警惕追随恶行,今人却警惕追随善举。
追随恶行固然是同流合污,追随善举反招怨恨滋生。
纷乱的嫉妒诽谤兴起,指责批评相互攻讦。
若非坚定信念之士,往往犹豫反复表里不一。
岂知最终随波逐流,沦落牵连亦成卑污。
卓越不凡的汪陂子,奋身勇践崇高理想。
拂衣归隐故山旧居,如雾隐豹待时蜕变。
可叹我辈贤德同仁,黑白善恶本非难辨!
以上为【赠别黄宗贤】的翻译。
注释
黄宗贤:黄绾字宗贤,号久庵,王阳明弟子,官至礼部尚书。
从恶从善:化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沦胥:相继沦丧,《诗经·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汪陂子:疑指汪克厚,阳明门人,隐居治学。
拂衣:振衣归隐,谢灵运《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豹变:喻隐居养志,《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白黑匪难辩:《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以上为【赠别黄宗贤】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王阳明赠别门人黄绾(字宗贤)之作,以“从善滋怨”的悖论切入,直指明代中期士林道德困境。全诗通过古今对比、善恶辩证,揭示伪善社会的扭曲价值观,最终以“汪陂子”的隐逸实践树立心学士人的精神标杆,展现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在污浊语境中的抗争姿态。
以上为【赠别黄宗贤】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在矛盾张力中构建哲学思考:开篇以“古人-今人”、“从恶-从善”的逆向对比,揭露道德环境的倒错;中段“纷纷嫉娼”六句描绘士林群像,用“依违背面”“沦胥污贱”勾画投机者的沦丧轨迹;后六句聚焦“汪陂子”形象,“奋身勇践”对应“笃信士”标准,“雾隐豹变”暗合《周易》遁世哲学;结句“白黑匪难辩”的断喝,既呼应首联的善恶之辩,又回归心学“良知自知”的本体论。王阳明特别善用意象转化:将道德选择喻为漂流之水,把人格成长比作豹纹之变,在赠别诗中注入深沉的存在关怀。
以上为【赠别黄宗贤】的赏析。
辑评
明·黄宗羲《明儒学案》 :“阳明此诗直刺当时‘乡愿乱德’之弊,‘从善翻滋怨’五字,可作《传习录》补注。”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 :“文成公诗如古剑寒光,‘卓哉汪陂子’一段,凛然见儒者担当,非徒作愤世语。”
近代学者钱穆《阳明学述要》 :“诗中‘自非笃信士’之叹,正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形象注脚,可见良知说诞生的时代压力。”
现代学者陈来《有无之境》 :“王阳明通过‘汪陂子’的隐逸选择,展现心学士人‘遁世无闷’的精神境界,在道德困境中开辟出一条内在超越之路。”
以上为【赠别黄宗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