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只顾数着即将到来的重阳佳节,不知不觉已过了中秋。
人生总有这许多愁绪,只有菊花依旧年年开放。
在万象亭中饮酒滞留,于九仙阁上醉意朦胧。
城头的乌鸦唤我醉归,正是细雨斜风的黄昏时分。
以上为【西江月 · 三山作】的翻译。
注释
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只有:四卷本丁集作“惟有”。
万象亭: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万象亭赋序》:“绍兴十有三年,石林先生自建康留钥移帅长乐。……时闽人岁饥,馀盗且扰;曾未易岁,既怀且威。仓廪羡羸,野无燧烟,民饱而歌。乃辟府治燕寝后,筑台建亭,尽揽四山之胜,字曰万象。公时以宴闲临之,命宾客觞酒赋诗,以纪一时之盛。”南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廨(xiè)类一·万象亭》:“万象亭,燕堂之北。绍兴十四年叶观文梦得创。”
九仙阁:南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廨(xiè)类一·九仙楼》:“九仙楼,楼下:东衣锦阁,西五云阁。旧小厅之西南有清风楼,爽心阁,即此也。楼,旧有之;阁,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创。熙宁间更名九仙楼、赏心阁。”九仙,四卷本丁集作“九江”。
“细雨斜风时候”句:唐·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山:福州别称,因城中有于山、乌石山、屏山得名
重九:重阳节,《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酒"
黄花:菊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万象亭:福州乌石山景观,赵汝愚建,取"包罗万象"意
九仙阁:福州于山道观建筑,祀何氏九仙
扶头:易醉之酒,白居易《早饮湖州酒》诗云"一榼扶头酒"
城鸦:化用杜甫《遣怀》"落日啼鸦噪,空城过客稀"
以上为【西江月 · 三山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词作于绍熙五年(1194)秋辛弃疾闲居福州时,表面写闲适生活,内里却深藏时空错位的焦灼。上片以"贪数明朝重九"开篇,展现对未来的殷切期待,而"不知过了中秋"陡然揭示当下的失落,在重阳与中秋的时间裂缝中,凸显"人生有得许多愁"的永恒困境;下片通过"万象亭""九仙阁"的空间转换,将饮酒行为赋予求索意味,最终在"城鸦唤归""细雨斜风"的苍茫暮色中,完成从外在行迹到内心归途的转向。全词在明白如话的句式下,暗含对功业未成的深沉叹息。
以上为【西江月 · 三山作】的评析。
赏析
时间意识的层叠结构:物理时间:中秋(已逝)→重九(未来)→细雨时(当下)心理时间:贪数(期盼)→不知(恍悟)→如旧(永恒)形成期待与现实的张力场
空间叙事的象征意义:万象亭:象征包罗万象的宇宙视野九仙阁:暗含求仙问道的出世理想城鸦归路:指向现实人生的必然归宿构成精神漫游与肉身归处的矛盾
稼轩词体的创新:以口语入词:"贪数""不知"保留鲜活的生活质感对仗突破:上下片首联不对仗,强化散文化节奏意象重组:将杜甫的乱世鸦鸣转化为归隐信号
福州时期的词风转变:较之带湖时期的激愤,更显苍茫萧散相比瓢泉时期的诙谐,犹存济世执念在"细雨斜风"中预见晚年"天凉好个秋"的境界
以上为【西江月 · 三山作】的赏析。
辑评
宋·黄昇《花庵词选》:"'只有黄花如旧'句,似达实郁,稼轩晚年愈见性情。"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前结'许多愁'与后结'细雨斜风',中间以酒贯之,仍归愁去,法密意沉。"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三山作》渐得疏宕之妙,'城鸦唤醉'较之'青山遮不住',别是一种苍凉。"
近代·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词中'万象''九仙'皆福州实景,作于绍熙五年秋七月辞闽宪后,观'细雨斜风'句,知是纪实。"
以上为【西江月 · 三山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