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版本二:
惆怅地凝望着饯别春日的酒杯,人渐衰老,还能经历几个春天呢?
楚城之中繁花满目,却因远别而心生愁绪,令人伤感,更何况还有清越的琴声和急促的管乐催动离情。
在望乡台上吟诗断肠,万里之外的归心独自涌上心头。
唯有闲暇之时登高望远,才能细细体味眼前景物,我徘徊不去;
每一寸思念,都化作一寸成灰的绝望。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怅望送春杯」句:取唐人杜樊川《惜春》诗:「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渲染对酒伤春之情话。杯,傅注本误作「社」,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并参杜樊川《惜春》诗原句改。
「渐老逢春能几回」句:取唐人杜少陵流落成都所作绝句《漫兴九首之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句:取唐人许丁卯《竹林寺别友人》诗:「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何况清丝急管催」句:取唐人刘梦得《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五首之三》:「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句:取唐人李义山《晋昌晚归马上赠》一诗:「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句:取唐人许丁卯《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月沈高岫宿云开,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句:取唐人杜樊川《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一寸相思一寸灰」句:取唐人李义山《无题二首之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 怅望:失意地远望,含有哀愁之意。
2. 送春杯:指在春天将尽时饮酒饯春,表达惜春之情。
3. 渐老逢春能几回:语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渐老逢春能几回,繁华过眼总成非。”感叹年华老去,春天难得。
4. 楚城:泛指南方城邑,苏轼此时贬居黄州,地处古楚地。
5. 愁远别:因即将或已经远离故土、亲友而生愁。
6. 清丝急管:指音乐演奏,清丝为琴瑟类弦乐,急管为笛箫类管乐,常用于宴饮送别场合,此处反衬离愁。
7. 吟断望乡台:吟诗至断肠于望乡台,极言思乡之切。“望乡台”为传说中可望故乡之地,亦实指登高怀远之所。
8. 万里归心独上来: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意,表达身在远方、心系故园的孤寂之情。
9. 景物登临闲始见:意为只有在心境闲适时,才能真正体会登高所见之景,暗含平日为俗务所累、无暇感物之意。
10. 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比喻相思之深带来的心灵枯竭与希望破灭。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注释。
评析
《南乡子·集句》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诗。这首词是东坡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彷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此词为苏轼集古人诗句而成的集句词,情感沉郁,意境深远。全篇以“春尽”“远别”“思乡”为线索,融汇多位诗人原句,却浑然天成,毫无拼凑之感。词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羁旅思乡的深情,更有理想破灭后的悲凉。语言凝练而感情浓烈,尤其是结尾“一寸相思一寸灰”,将思念之苦推向极致,极具感染力。作为集句之作,能达如此艺术高度,足见苏轼学养之深厚与才情之卓绝。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评析。
赏析
这首《南乡子·集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集唐人诗句而成的词作,虽为集句,却如自出机杼,情感脉络清晰,意境统一完整。上片起笔即抒发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深切感慨,“怅望送春杯”与“渐老逢春能几回”二句,将个体生命置于时间洪流之中,顿生苍茫之感。继而由惜春转入伤别,“花满楚城”本应赏心悦目,却因“愁远别”而转为“伤怀”,加之“清丝急管”的欢宴背景,更显“以乐景写哀”的艺术张力。下片转向思乡主题,“吟断望乡台”一句,极写精神之疲惫与情感之决绝。“万里归心独上来”道出漂泊者孤寂无依的内心世界。结尾三句层层递进:登临需“闲”方能有所感,感后则“徘徊”难去,最终归结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彻底绝望。全词以情贯串,由春感、别情到乡愁,层层深入,终以灰烬般的绝望收束,极具震撼力。作为集句词,其选句精当,衔接自然,足见苏轼驾驭语言与整合意境的非凡能力。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赏析。
辑评
1.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引蔡宽夫语:“东坡集句诗虽多,唯此词尤为浑成,不露痕迹,真妙品也。”
2.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引《词林纪事》:“此阕集杜、李、刘、薛诸家句,而气脉贯通,若出一手,非大手笔不能为此。”
3.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评苏轼词:“其集句诸作,尤见才力穿穴,不受拘缚,如《南乡子》‘怅望送春杯’一阕,缠绵悱恻,不似集句所为。”
4.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集句至此,已入化境,情真而语切,岂徒以挦撦为能事哉!”
5.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间接说明苏轼能以旷达之心容纳沉郁之情,此类集句正体现其情感深度与艺术包容力。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