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茘支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版本二:
上天赋予造化之功,赐予的衣裳总是红色。每每在华美的厅堂深处见到它,不禁心生怜爱,因这两颗心肠原是一体。从小便相伴相随,在绮丽的宴席歌筵中从未分离。可恨被人硬生生拆开,分置东西两地,又怎能再像从前那样成双成对?
以上为【南乡子 · 双茘支】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傅注本无题。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有词题曰「双茘支」。
茘支:龙榆生笺引《后汉书·卷四·和帝本纪》:「旧南海献龙眼、茘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又引晋·嵇君道《南方草木状·卷下·〈果类·茘支〉》:「茘支,树高五六丈馀,如桂树,缘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茘官。扶茘者,以茘支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诛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再引唐·白乐天《茘支图序》:「茘支生巴峡间,树形如帷盖,叶如冬青,花如橘而春荣,实如丹而夏熟,朵如蒲桃,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化工:龙榆生笺:「贾太傅《鵩鸟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李义山《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踰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诗:『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
「赐得衣裳总是绯」句:龙榆生笺:「《说文》新附字:『绯,赤字。』《唐书·车服志》:『裤褶之制,五品以上绯。』」
分拆破:茅维《苏集》本作「分折破」,毛本作「分析破」。
1. 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平韵。
2. 双茘支:即两颗连在一起的荔枝,可能指并蒂荔枝或成对果实。茘支,同“荔枝”。
3. 天与化工:指天然造化之力,即大自然的创造功能。
4. 绯:红色,此处形容荔枝外皮的颜色。
5. 华堂:华丽的厅堂,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6. 怜伊:怜爱它(它们)。伊,代词,指双荔枝。
7. 两个心肠一片儿:虽有两个形体,但内心(果核或情感)却如同一体。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8. 自小便相随:自生长之初便并生相伴。
9. 绮席歌筵:华美的宴席和歌舞宴会。
10. 苦恨人人分拆破:深深怨恨人们将其强行分开。人人,泛指他人;分拆破,指将成对之物强行拆散。
以上为【南乡子 · 双茘支】的注释。
评析
《南乡子·双茘支》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写自己同情茘支的悲凉身世;下片则回忆双茘支苦难的经历,感慨有情人苦离分。全词将双茘支当成人来写,富有情调,耐人寻味。
这首《南乡子·双茘支》是苏轼以“双荔枝”为题创作的一首寓意深远的小词。表面写的是两颗并蒂而生的荔枝,实则借物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离散、情感割裂的深切感慨。全词语言质朴自然,却情感真挚,通过“两个心肠一片儿”的拟人化描写,将荔枝人格化,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内涵。下片由物及人,转写离别之痛,“苦恨人人分拆破”一句,既是对果实被分开的惋惜,也暗含对人事分离的无奈与悲愤。结尾以反问作结,强化了无法复得团圆的哀伤,余韵悠长。
以上为【南乡子 · 双茘支】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双荔枝”为题,构思新颖,托物寓情。上片从荔枝的色泽与形态入手,“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不仅写出荔枝鲜艳的外形,更赋予其一种天生丽质、受命于天的意味。“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句,转入情感视角,表现出词人对这对并蒂果实的珍视与怜惜。“两个心肠一片儿”是全词点睛之笔,将植物果实拟人化,强调其内在的统一性与情感的不可分割,极具感染力。
下片由物及情,转入抒怀。“自小便相随”延续上文的共生之意,突出其长久相伴的亲密关系。“绮席歌筵不暂离”进一步渲染其共处的繁华场景,仿佛它们也参与人间欢宴,共享荣光。然而“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陡然转折,美好被人为破坏,成双之物被迫分离,令人扼腕。“怎得成双似旧时”以反问收束,语调沉痛,表达了对往昔完整状态的追念与对现实分裂的无力挽回之叹。
整首词短小精悍,意象鲜明,情感层层递进,由赏物到动情,由表象到内核,体现了苏轼善于以寻常物事寄托深沉情感的艺术功力。其语言看似平淡,实则蕴含强烈情绪,具有典型的东坡式婉约与哲思交融的风格。
以上为【南乡子 · 双茘支】的赏析。
辑评
北京大学教授郑圆:以双茘支比拟有情人,被拆破后留下几分哀怨。虽是遊戏闲笔,但毕竟引发了有情人苦离分的一般人情上的共感。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东坡作《南乡子》咏双荔支,语虽浅近,意极深远,盖有感而发也。”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此词如谣如谚,而情致缠绵,真是化工之笔。”
3.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东坡《南乡子·双荔支》,以俗为雅,借果寄慨,离合之感,言外自见。”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为此类作品提供背景理解——此词虽非豪放之作,却亦见其“旷”中带柔、情理交融之特质。
5.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曰:“此借物抒怀之作,表面写荔枝,实寓人生聚散无常之悲,语浅而情深,足见坡公胸襟。”
以上为【南乡子 · 双茘支】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