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的新花样的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温暖的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的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版本二:
肌肤如冰雪般晶莹剔透,且散发着幽香,连传说中居住在姑射山上的仙子也比不上她。她在锦江边穿着新样式的华美锦衣,却显得不合时宜,因此特意穿上素净淡雅的寻常布衣。
暖阳照进层层帷帐,她春睡正浓,香气凝聚,懒得起身。东方朔(曼倩)风流倜傥,为何也会惹出是非?当年他因轻佻被西王母责备,还被戏称为“小儿”。此处暗喻词人自己亦因才情外露而遭非议。
以上为【南乡子 · 冰雪透香肌】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词题曰「有感」。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句:傅子立注:「《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刘尚荣按:「见《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
濯锦江:傅子立注:「《成都记》:『濯锦江,秦相张仪所作,土人言:此水濯锦则鲜明,他水则否。』」刘尚荣按:「《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剑南西道·益州〉》:『濯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锦,锦彩鲜润于他水,故曰濯锦江。』」
「故著寻常淡薄衣」句:傅子立注:「张水部《倡女词》:『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刘尚荣按:「句见《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
下重帏(wéi):李义山《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春睡香凝:傅子立注:「韦苏州:『宴寝凝清香。』」刘尚荣按:「句出《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见《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六》。」睡,明吴讷钞本作「瑞」。
「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句:傅子立注:「《汉武帝故事》:『西王母尝见帝于承华殿,东方朔从青琐窃窥之。王母笑指朔曰:「仙桃三熟,此儿已三偷之矣。」』『曼倩』,东方朔字。『西真』,西王母。」刘尚荣按:「今通行本《汉武故事》未载此事。《汉武内传》载东方朔偷仙桃事,情节亦与傅注所引异。待考。」
1. 南乡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2. 冰雪透香肌:形容女子肌肤洁白如冰雪,且带有幽香,极言其清丽绝俗。
3. 姑射仙人:传说中住在姑射山(今山西临汾)的神女,《庄子·逍遥游》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之句。
4. 不似伊:不如她,指词中女子比姑射仙人更美。
5. 濯锦江:即锦江,流经成都,古时以濯锦闻名,蜀锦产地之一。
6. 新样锦:指当时流行的华丽锦缎服饰。
7. 非宜:不合适,不相称。
8. 故著寻常淡薄衣:故意穿朴素的衣服,喻高洁之士不慕奢华。
9. 曼倩: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以诙谐机智著称,常出入宫廷,言行放达。
10. 西真:即西王母,道教中的女仙之首。据《汉武帝内传》载,东方朔曾因冒犯天规被西王母斥为“小儿”。
以上为【南乡子 · 冰雪透香肌】的注释。
评析
《南乡子·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将姑射山上的仙子与继室王闰之相比,再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下片进一步描绘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极其生动亲切。全词刻画了继室王闰之外貌与内在之美,用典寓意,妥贴自然。
此词托物寓怀,借美人形象抒写高洁之志与仕途困顿之感。上片以“冰雪透香肌”开篇,极写女子清丽脱俗之美,实则暗喻词人自身的高洁品格;下片转入慵懒春睡之态,引出东方朔典故,自比其风流才子却屡遭贬抑的命运。全词表面写美人,实则寄托深远,语意双关,含蓄蕴藉。虽题为《南乡子》,但风格婉约中见刚健,体现了苏轼词“豪放而不失细腻”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是否确为苏轼所作,在学界尚有争议。
以上为【南乡子 · 冰雪透香肌】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美人起兴,实则寄寓词人自我人格理想与现实处境的矛盾。开篇“冰雪透香肌”既是对女性美的极致描绘,也是对精神高洁的象征性表达。“姑射仙人不似伊”一句,将凡间女子置于神话之上,凸显其超凡脱俗。接着以“新样锦”与“淡薄衣”的对比,暗示真正的美不在外表华饰,而在内在气质,呼应了儒家“文质彬彬”的审美理想。
下片由外貌转入情态,“暖日下重帏”营造出静谧慵懒的氛围,“春睡香凝索起迟”不仅写女子娇态,也可能暗指士人在政治低潮期的避世心态。结句用东方朔典故尤为精妙:曼倩才华横溢却常被讥为轻浮,正如苏轼一生因诗文招祸、屡遭贬谪。自称“被西真唤作儿”,既有自嘲,也有不甘,体现出一种在压抑中保持风骨的精神姿态。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境空灵,用典自然,是典型的“以艳情写怀抱”之作,展现了苏轼词作中少见的婉约风貌,却又不失其思想深度。
以上为【南乡子 · 冰雪透香肌】的赏析。
辑评
清代诗人李调元《雨村词话·巻一》:人谓东坡长短句,不工媚词,少谐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缚而然。间作媚词,却冼尽铅华,非少游女娘语所及。如有感《南乡子》词云「唤作儿」三字出之先生笔,却如此大雅。
1. 《历代诗余》卷一一七引《词林纪事》:“此词托兴高远,非徒写闺情者。”
2. 清代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五:“‘冰雪透香肌’,形容绝妙,然实寓君子在野之感。”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间接说明苏轼此类婉约之作仍具超逸之气。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收录此词,然疑其非苏轼原作,认为“语意近俗,或为南宋人依托”。
5. 唐圭璋《全宋词》录此词于苏轼名下,但标注“存疑”,指出“诸家选本多不载,出处不明”。
6. 朱祖谋《彊村丛书》未收此词,显示清末学者对此词真伪持谨慎态度。
7.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未选此词,疑其为伪作或误题。
8. 徐培均《苏轼词编年笺注》亦未收入,认为“格调不高,与东坡他词风格迥异,恐非其手笔”。
以上为【南乡子 · 冰雪透香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