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在暮霭中聽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带佩繫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衹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版本二:
在水边纵马驰骋,傍晚时调转马头归来,心中不禁涌起复杂的情感。在梅花飘香、笛声悠扬的暮色中,隐约听到几曲笛音;此时秋云浓重,西山之上雪色清淡,云层仿佛也被寒气凝冻。
想举杯痛饮美酒,却不知与谁共饮?唯有在酒席前看舞姿如雪纷飞,听狂歌助兴相伴。腰间佩着金鱼符袋,身后旌旗簇拥,这般显赫排场又有何用?不过只能点缀这虚浮短暂的人生幻梦罢了。
以上为【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晩鞚】的翻译。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作为曲调,原用於佛曲、道曲。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Tiáo)霅(Zhà)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於後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文正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故范文正创是调,明矣;惟所咏者渐涉於泛耳。按是调名取自晏同叔词之「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欧阳文忠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欧阳圭斋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此调为重头曲,其基本句式为七言句,每阕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声律近於七言仄韵诗体,而仄韵密集,故於流畅中有低沉压抑之声情。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苏长公二妙集》本有缺文,见《东坡外集》、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从毛本。
鞚(kòng):有嚼口之马络头。《康熙字典》:「《集韵》:『苦贡切,音控。』《玉篇》:『马勒也。』」
梅笛:龙榆生笺:「《乐府诗集》:『《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李太白《与史郎中钦聽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舞雪:状舞女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龙榆生笺:「张平子《观舞赋》:『裾似飞鸾,袖如回雪。』李义山《歌舞》诗:『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腰跨金鱼:龙榆生笺:「杜子美《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金鱼:即「金鱼袋」,金饰,以盛放金鱼符。唐制,三品以上官员佩之。宋因之而无鱼符,公服则繫於带而垂於後,以明贵贱,不复如唐之符契。元豐後,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後官,始可佩。《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符印等〉》:「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赐鱼。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後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然员外、试、检校官,犹不佩鱼。景云中,诏衣紫者鱼袋以金饰之,衣绯者以银饰之。开元初,驸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当时服朱紫、佩鱼者众矣。」《宋史·卷一百五十三·〈舆服志·鱼袋〉》:「鱼袋。其制自唐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左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以袋,故曰鱼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繫於带而垂於後,以明贵贱,非复如唐之符契也。……凡服紫者,饰以金;服绯者,饰以银。庭赐紫,则给金涂银者;赐绯,亦有特给者。京官、幕职州县官赐绯紫者,亦佩。亲王武官、内职将校皆不佩。……元豐二年,翰林学士……自今宜加佩鱼。三年,诏:自今中书堂後官,并带赐绯鱼袋,馀依旧例。」
1.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 纵横:奔放驰骋的样子。
3. 晚鞚(kòng):傍晚时拉住马缰,指骑马归来。鞚,带嚼口的马笼头,此处代指马。
4. 梅笛:指笛曲《梅花落》,古代笛子常奏此曲,象征离愁或高洁。
5. 弄:乐曲的一段或一回演奏。
6. 西山:泛指京都西部的山峦,具体所指因语境而异,此处或为汴京附近之山。
7. 舞雪:形容舞姿轻盈如雪花飞舞。
8. 金鱼:即“金鱼袋”,宋代官员佩戴的鱼符,用以证明身份,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9. 旌旆(jīng pèi):泛指旗帜,象征官职仪仗。
10. 浮生梦: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虚浮无定,如梦一般。
以上为【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晩鞚】的注释。
评析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写自己从大自然中游览归来,再回到现实中形成的强烈反差;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鬱心态。全词叙述悲凉,表达词人内心的抑鬱之情。
这首《渔家傲》是苏轼晚年所作,抒发了其仕途沉浮之后对人生虚幻、知音难觅的深切感慨。词的上片写景,以“临水纵横”开篇,展现豪放之态,但“归来转觉情怀动”一句即转入内心波动,情感由外放转向内敛。梅笛、秋阴、西山雪、冻云等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暗喻心境之孤寒。下片由景入情,直抒胸臆,“美酒一杯谁与共”道尽孤独。“舞雪狂歌”虽热闹,却更衬寂寞。结尾“只堪妆点浮生梦”一语点破功名富贵之虚妄,流露出对人生本质的哲思与超脱。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苍茫,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体现了苏轼晚年旷达中含悲凉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晩鞚】的评析。
赏析
本词结构清晰,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层层递进。开篇“临水纵横回晚鞚”气势豪迈,似见词人策马江湖之态,然“归来转觉情怀动”陡然转折,情绪由外向内收束,暗示内心波澜。接着以“梅笛烟中闻几弄”引入听觉意象,笛声幽咽,勾起思绪,与“秋阴重”“云凝冻”的视觉景象相融合,构建出凄清萧瑟的意境,为下文抒情铺垫。
下片“美酒一杯谁与共”直白设问,凸显孤独。虽有“舞雪狂歌”的热闹场面,却反衬出精神上的寂寞。身居高位(“腰跨金鱼旌旆拥”),却发出“将何用”的质疑,体现对官场荣华的怀疑与疏离。结句“只堪妆点浮生梦”升华主题,将一生功业归于梦幻泡影,充满佛道思想色彩,亦是苏轼历经贬谪后对人生彻悟的体现。
全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豪放与婉约兼备,既有士大夫的仪仗排场,又有隐者的精神超脱,展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人格特质。
以上为【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晩鞚】的赏析。
辑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冷成金《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题解」云:此词记录了感悟人生的情绪流程。上片写从大自然中遊览归来,回到现实中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梅笛烟中闻几弄」便成了他感悟人生的契機。价值的虚无感使人寻欢作乐,但这衹能使这種无意义的感受更加浓烈,於是便得出了这樣的结论:「将何用,只堪装点浮生梦。」如上面屡屡重複的一樣,这種虚无感并不是消极或颓废的情绪,而是对现实政治意识形态所赋予的价值观念的询问、突破和否弃,是得时代风气之先的反映。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此词感慨身世,语极沉痛,而以淡语出之,愈见其哀。”
2. 清·黄苏《蓼园词选》:“‘腰跨金鱼’数语,写出贵倨气象,而结以‘浮生梦’,见得繁华皆幻,非悟道人不能道此。”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正可为此词“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作注脚,体现其超然物外之胸怀。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此词当是元祐后期或绍圣初年作,时公位高而心不安,故有‘浮生梦’之叹。”
5. 朱孝臧校《东坡乐府》:“音节悲凉,情致缠绵,非徒以豪放称者。”
以上为【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晩鞚】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