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鸡鸣报晓迎朝晖,草上露珠尚未干,巢中鸟儿正飞翔。
鸡鸣傍晚日西沉,草间露水渐浓重,鸟儿归返于林中。
鸡鸣并非司掌时辰,鸟儿起飞亦无定期。
百姓看似敦厚无知,心中又能有何深思?
清晨露水洁白如玉,我不敢轻易踏足,唯恐沾湿我双足。
傍晚露水晶莹如珠,我不敢随意跨越,唯恐沾湿我衣襟。
谁说河水不算宽广?既可航行亦可荡舟。
但风波变幻无定期,不如索性不要前往。
谁说山林不够幽静?既可漫游亦可嬉戏。
但豺虎出没无预警,不如干脆不要进入。
田野之中生长禾稻,园内种植着麻树。
开凿山石可得清泉,此处便可建立家园。
田野之中生长麦穗,园内种植着果树。
采摘山间时有野菜,此处便可筑屋安居。
以上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的翻译。
注释
宗文侄:刘基侄子刘廌,字士端,袭封诚意伯
晞:晒干,《诗经》“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淋淫:露水浓重貌
匪司时:并非掌管时辰(自然规律使然)
氓之蚩蚩:语出《诗经·氓》“氓之蚩蚩”,指敦厚百姓
躅:驻足践踏
裾:衣襟
由:经由、进入
中田:田中,《诗经》“中田有庐”
树麻:种植麻类作物
发石:开凿山石
以上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诗经》复沓章法构建田园哲思,通过鸡鸣、露水、河林等自然意象,阐释“知止不殆”的处世智慧。表面写田园归隐之乐,实则蕴含对仕途风险的深刻认知。诗中“不敢躅”“不如勿往”的谨慎,与刘基作为开国谋臣的政治阅历密切相关,实为对晚辈的生存经验传承。
以上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的评析。
赏析
全诗四章递进:首章以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起兴,次章转向人生哲理的思考,第三章通过“河广林幽”的转折揭示潜在风险,末章以田园实景收束全篇。艺术上巧妙化用《诗经》句法,“谁谓河弗广”反用《河广》“谁谓河广”典故,形成语义张力。对露珠的双重描写(白如玉/光如珠)既体现观察入微,又暗喻表面美好下的风险。结尾连续四个“可以”排比,将农耕生活诗化为理想生存范式,展现明初士大夫在政治漩涡中对田园生活的精神寄托。
以上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的赏析。
辑评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伯温此诗谲谏于家庭,风骨峻然,犹见汉魏遗响。”
近人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以经术为诗髓,化险阻为平夷,开国气象中暗含惕厉之心。”
今人刘毓崧《刘基诗校注》:“较陶渊明《归园田居》更多世路认知,与其《郁离子》的寓言精神一脉相承。”
以上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