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单薄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夜晚的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着珍贵的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如云集的鬓髮在风前被卷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以後而泛起红晕。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版本二:
听说你已佩戴上双凤丝带,那也不妨只披轻薄的鲛绡纱衣。
夜里的熏香为谁而燃?我怅然望着那袅袅升腾的沉香烟气。
你的发髻在风前如碧云卷动,醉后的容颜泛起红晕如朝霞。
切莫让这可爱的良宵虚度,明月与美人正相伴共此良辰。
以上为【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的翻译。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後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後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後人多谓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後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双衔凤带:傅子立注:「唐李义山《代离筵伎作》:『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齐衔。』」刘尚荣按:「《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三》及《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此诗题作《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末句『一齐』原作『一时』。」
单著:《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单看」。
鲛绡(xiāo):传说中鲛人所织之绡。亦借指薄绢、轻纱。傅子立注:「《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亦谓之泉室。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价千金。』」刘尚荣按:「今本《搜神记·卷十二》云:『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傅注所引『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句出自《神异经》,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五·客从诗》师尹注。」
水沈:傅子立注:「『水沈』,香之沈水者,为绝品。」刘尚荣按:「参见《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龙榆生笺引《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林邑国者,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将军马援开汉南境,置此县。……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馀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沈木香。……沈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沈,故名曰沈香。次不沈不浮者,曰?香也。」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句:傅子立注:「旧注:『此二句梦中得之。』李群玉《赠美人》:『鬓耸巫山一朵云。』又:『眼底桃红酒半醺。』」刘尚荣按:「见《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李群玉传》,别见《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题作《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可怜宵:傅子立注:「沈玄机《感异记》:『玄机名警,因奉使秦陇,过张女郎庙,酌水、献花以祝云:「酌彼寒泉水,红芳掇嵓谷。虽致之非远,而荐之异俗。丹诚在此,神其感录。」既而日暮,短亭税驾,望月弹琴,作《凤将雏雏衔娇曲》,其词云:「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刘尚荣按:「《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六·〈鬼·沈警〉》引此则,云出自《异闻录》,字句小有出入。『沈警,字玄机,吴兴武康人。美风调,善吟咏,为梁东宫常侍,名著当时。每公卿宴集,必致骑邀之。语曰:「玄机在席,颠倒宾客。」其推重如此。後荆楚陷没,入周为上柱国,奉使秦陇,途过张女郎庙。旅行多以酒肴祈祷,警独酌水具祝词曰:「酌彼寒泉水,红芳掇岳谷。虽致之非遥,而荐之随俗。丹诚在此,神其感录。」既暮,宿传舍。凭轩望月,作《凤将雏含娇曲》。其词曰:「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又续为歌曰:「靡靡春风至,微微春露轻。可惜关山月,还成无用明。」吟毕,闻帘外叹赏之声,复云:「閒宵岂虚掷,朗月岂无明。」音旨清婉,颇异于常。忽见一女子褰帘而入,拜云:「张女郎姊妹见使致意。」警异之,乃县衣冠,未离坐而二女已入,谓警曰:「跋涉山川,因劳动止。」警曰:「行役在途,春宵多感,聊因吟咏,稍遣旅愁。岂意女郎猥降仙驾。愿知伯仲。」二女郎相顾而微笑,大女郎谓警曰:「妾是女郎妹,适庐山夫人长男。」指小女郎云:「适衡山府君小子,并以生日,同觐大姊。属大姊今朝层城未旋,山中幽寂,良夜多怀,辄欲奉屈。无惮劳也。」遂携手出门,共登一辎軿车,驾六马,驰空而行。俄至一处,朱楼飞阁,备极焕丽。令警止一水阁,香气自外入内,帘幌多金缕翠羽,间以珠玑,光照满室。须臾,二女郎自阁後,冉冉而至。揖警就坐,又具酒肴。于是大女郎弹箜篌,小女郎援琴。为数弄,皆非人世所闻。警嗟赏良久,愿请琴写之。小女郎笑而谓警曰:「此是秦穆公、周灵王太子、神仙所制,不可传于人间。」警粗记数弄,不复敢访。及酒酣,大女郎歌曰:「人神相合兮後会难,邂逅相遇兮暂为欢。星汉移兮夜将阑,心未极兮且盘醒。」小女郎歌曰:「洞箫响兮风生流,清夜阑兮管弦道。长相思兮衡山曲,心断绝兮秦陇头。」又题曰:「陇上云车不复居,湘川斑竹泪沾馀。谁念衡山烟雾里,空看雁足不传书。」警歌曰:「义熙曾历许多年,张硕凡得几时怜。何意今人不及昔,暂来相见更无缘。」二女郎相顾流涕,警亦下泪。小女郎谓警曰:「兰香姨、智琼姊,亦常怀此恨矣。」警见二郎歌咏极欢,而未知密契所在,警顾小女郎曰:「润玉,此人可念也。」良久,大女郎命履,与小女郎同出。及门,谓小女郎曰:「润玉可使伴沈郎寝。」警欣喜如不自得,遂携手入门,已见小婢前施卧具。小女郎执警手曰:「昔从二妃游湘川,见君于舜帝庙读相王碑,此时想念颇切,不意今宵得谐宿愿。」警亦备记此事,执手款叙,不能自已。小婢丽质,前致词曰:「人神路隔,别促会赊。况姮娥妒人,不肯留照;织女无赖,已复斜河。寸阴几时,何劳烦琐。」遂掩户就寝,备极欢昵。将晓,小女郎起,谓警曰:「人神事异,无宜卜昼,大姊已在门首。」警于是抱持置于膝,共叙衷款。须臾,大女郎即复至前,相对流涕,不能自胜。复置酒,警又歌曰:「直恁行人心不平,那宜万里阻关情。只今陇上分流水,更泛从来呜咽声。」警乃赠小女郎指环,小女郎赠警金合欢结。歌曰:「结心缠万缕,结缕几千回。结怨无穷极,结心终不开。」大女郎赠警瑶镜子,歌曰:「忆昔窥瑶镜,相望看明月。彼此俱照人,莫令光彩灭。」赠答极多,不能备记,粗忆数首而已。遂相与出门,复驾辎軿,送至下庙,乃执手呜咽而别。及至馆,怀中探得瑶镜金缕结。良久,乃言于主人,夜而失所在。时同侣咸怪警夜有异香。警後使回,至庙中,于神座後得一碧牋,乃是小女郎与警书。备叙离恨,书末有篇云:「飞书报沈郎,寻已到衡阳。若存金石契,风月两相望『望』原作『忘』,据陈校本改。」从此遂绝矣。』」
「月与佳人共僚」句:傅子立注:「《陈国风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僚』,音了,注:『美好也。』」刘尚荣按:「诗见《诗经·陈风·月出》。《经典释文·卷六》:『僚兮,本亦作「嫽」,同音了。』毛传:『僚,好貌。』」僚,《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撩」,《东坡外集》作「瞭」。
1. 西江月: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2. 闻道:听说,表示一种间接得知的语气,带有关切或遐想之意。
3. 双衔凤带:指绣有双凤图案并相互衔接的腰带,象征成双成对,多用于婚嫁或喜庆场合。
4. 不妨单著鲛绡:即使只穿一层薄薄的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细纱),也无妨。形容女子轻盈美丽,亦暗含亲密之意。
5. 夜香:夜间点燃的熏香。
6. 阿谁:即“谁”,宋人口语用法。
7. 水沈: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燃烧时香气浓郁持久。
8. 烟袅: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9. 云鬓:形容女子鬓发如乌云般浓密秀美。
10. 共僚:同在一处,共享时光。“僚”通“聊”,此处作“相伴”解;亦有版本作“共聊”,意为共同欢度。
以上为【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的注释。
评析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先写薄命佳人的良苦用心,改装,拜佛,回答「与阿谁」的问题;下片再写薄命佳人的虔诚心态,惜时,望月,以实现共度良宵之美愿。
这首《西江月》是苏轼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语言清丽柔美,情感含蓄缠绵。词中通过描写女子的妆饰、神态与环境氛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情的意境。虽未明言爱情或思念,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佳人的倾慕与珍惜良宵的情感。全词融合视觉、嗅觉与心理感受,层次丰富,体现了苏轼在豪放之外亦能驾驭细腻柔情的艺术功力。值得注意的是,此词风格近于花间派,但在情调上更为清雅,避免了浓艳俗套,展现出“以雅写艳”的高妙笔法。
以上为【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闻道”起句,引入对一位女子的想象与思念。首两句写其服饰之美——“双衔凤带”暗示吉祥与情缘,“单著鲛绡”则突出其体态轻盈、风姿绰约,一实一虚,相映成趣。第三、四句转写环境与心境:“夜香知与阿谁烧”,一句设问,将焦点从外貌转向内心,透露出词人淡淡的失落与牵挂;“怅望水沈烟袅”以景结情,沉香袅袅如思绪不绝,意境悠远。下片正面描绘女子风采:“云鬓绿卷”写其动态之美,“玉颜红潮”状其醉后情态,生动传神。结尾劝诫“莫教空度可怜宵”,既是惜时,更是惜情,最后以“月与佳人共僚”收束,将自然之月与人间之美融为一体,余韵无穷。整首词语言精炼,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而不露骨,堪称宋代婉约小令中的佳作。
以上为【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花草粹编》评:“语极旖旎,而格不失雅,东坡集中别调也。”
2. 清代张德瀛《词徵》卷五:“苏子瞻《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一阕,风致嫣然,虽香奁体,而不堕纤靡。”
3.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佳人夜妆,情景交融。‘夜香’两句,惆怅无限;‘云鬓’两句,刻画醉态入微。结处愿共良宵,情意深厚。”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疑为徐州或密州时期作,或系寄赠歌女之作,然情辞蕴藉,非亵狎之比。”
5. 王方俊《苏轼词选注》:“全词清丽婉转,借香、月、人三者交融,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东坡柔情一面。”
以上为【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