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回想当年庚寅年屈原降生,转眼又见小儿嬉戏如蜡制凤凰般天真可爱。
跟随父亲远行万里,内心坚如铁石,你这孩子何须再为置办田产而劳心费力。
以上为【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常见的诗歌酬答方式。
2.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二人感情深厚,常有诗文往来。
3. 使契丹:指苏辙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奉命出使辽国(契丹),途经涿州(今河北涿州)。
4. 涿州: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宋代为宋辽交界附近重镇。
5. 庚寅降屈原:屈原生于庚寅日,语出《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此处苏轼借屈原生辰起兴,或暗寓自身命运多舛之感。
6. 蜡凤戏僧虔:典出《南史·王僧虔传》,王氏家族子弟幼时于元旦戴玉饰、蜡凤等物嬉戏,僧虔年幼不取珍玩,独得赞誉。此处泛指孩童游戏,亦含对子弟品性期许之意。
7. 随翁万里:指苏辙随使团远赴契丹,行程万里,历经艰辛。
8. 心如铁:形容意志坚定,不为外境所动,赞苏辙节操坚贞。
9. 此子:指苏辙,语气温和亲切,带有兄长口吻。
10. 为买田:典出陶渊明、苏轼兄弟早年皆有归隐买田之愿,此处劝弟不必为生计奔忙,亦含超脱功名之意。
以上为【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其弟苏辙(子由)出使契丹途经涿州所寄之诗而作,属唱和之作。诗中借古喻今,以屈原之生辰自比身世感慨,又以“蜡凤戏”写童年趣事,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深沉回顾与亲情的温厚寄托。后两句转向现实,赞学子由随使远行、意志坚定,并劝慰其不必为世俗生计操劳,体现兄长对弟弟的关切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全诗情感真挚,用典自然,融历史、家庭、仕途于一体,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宽广胸襟。
以上为【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紧凑,前两句以回忆起笔,将个人生命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既显文化底蕴,又抒发身世之感。“始忆庚寅降屈原”一句,以屈原自况,暗示忠而被贬、才高见忌的命运共鸣;“旋看蜡凤戏僧虔”则笔锋一转,描绘童年纯真,形成时间上的跳跃与情感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意张力。后两句回归当下,赞扬苏辙远使不惧、志节如铁,末句“何劳为买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深情——既是宽慰,也是超越世俗的劝导,体现出苏轼一贯的旷达胸怀。全诗用典精当,情感层层递进,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堪称次韵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寄弟,情真语切,用典不隔,足见兄弟之笃。”
2. 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三:“起手两典,一庄一谐,错落有致。‘心如铁’三字劲健,结语淡而弥永。”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庚寅、蜡凤,随手拈合,不觉其巧。随翁万里,谓子由从宦奔波也。劝以不必营产,盖深知其劳勚而慰之耳。”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元丰四年左右,子由使辽回途寄诗,公次韵以答。语虽简,而怜爱之意溢于言表。”
以上为【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