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男儿未必个个都是英雄,
只要时运到来自然命途亨通。
倘若东吴至今仍保有王气,
将军又能在何处建立殊勋。
以上为【王浚墓】的翻译。
注释
即命:一作“命即”。
王浚:西晋名将,280年率水师破吴,完成统一
王气:帝王运数,《吴都赋》有“吴都之王气遒兮”
殊功:特别功勋,《晋书·王浚传》载“诏书褒浚殊功”
时来命通:化用《庄子》“时至则应,时去则顺”
吴都:建业(今南京),吴国都城
以上为【王浚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晋将王浚灭吴事迹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偶然性的思考展现晚唐士人的命运观。前两句以“未必尽英雄”的冷静判断,打破传统英雄史观;“时来命通”的表述既含机遇论又带宿命色彩。后两句虚拟反问,揭示历史功业对时势的依存关系。罗隐作为晚唐寒士,在诗中既保持史家锐利眼光,又注入自身科场失意的生命体验,其以议论为诗的笔法,体现唐末七绝“理性深化”的创作趋势。
以上为【王浚墓】的评析。
赏析
全诗采用“立论-反证”的辩证结构。起句“未必尽英雄”以否定句式破除迷思,次句“时来即命通”的肯定判断形成张力。后两句以假设历史改写展开:若吴国未亡(“犹王气”),则王浚无由建功(“何处立殊功”),通过时空虚拟凸显时势造英雄的真理。罗隐巧妙将《晋书》所载王浚“受命中兴,平定江表”的史实,转化为命运偶然性的哲学思考,其冷峻笔调与历史纵深,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完整的史论体系,堪称晚唐咏史绝句的典范。
以上为【王浚墓】的赏析。
辑评
《五代史补》卷一:“罗隐《王浚墓》诗,虽题咏古人,实自写其牢落。‘时来命通’四字,盖叹当时朱紫皆幸进者。”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九:“昭谏此绝,较李山甫‘总是战争收拾得’更进一解,彼言战功偶然,此言时命必然。”
贺裳《载酒园诗话》:“罗昭谏《王浚墓》诗,二十八字中具一部《命运论》,后二句诘问尤有战国策士风骨。”
《罗昭谏集》明清刻本批注:“此诗当与皮日休《馆娃宫》参看,彼讽女色亡国,此析时势造英雄,皆晚唐史论诗双璧。”
以上为【王浚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