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请记住:以後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中秋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後,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恰好把菱角与鸡头,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版本二:
古老的河岸上长满了青翠的茭白,新开的水渠中流淌着清澈的碧水。
总有一天会看到光芒洒满千家万户的楼台,只记得他年扶杖归路时,再度踏入西州故地。
美好的节日恰逢连绵的梅雨时节,我余下的岁月只能寄托在一叶扁舟之上。
且以采摘菱角与鸡头米为乐,更有那千顷湖面月光皎洁,令人流连忘返,一时不愿离去。
以上为【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的翻译。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簾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调注:《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歌」下注:「一作『柯』。」
「湖景和前韵」: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作「湖景」。兹从《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
青葑(fèng):傅子立注:「《唐韵》:『葑,方用切。菰根也。今江东有葑田。』公时请修西湖,大开水利。」刘尚荣按:「参见《广韵·卷四·『二宋』部》。『葑,方用切』原在本条傅注之末,今据《广韵》移前。修西湖事,详见《东坡奏议集·卷七·乞开杭州西湖状》。」
碧流:傅子立注:「柳子厚:『破额山前碧玉流。』」刘尚荣按:「句出《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见《柳河东集·卷四十二》,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二》。」
扶路入西州:傅子立注:「羊昙扶路唱乐,入州西门。」又「晋羊昙为谢安所爱重。安薨,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昙悲感不已,因恸哭而去。『西州』者,《晋志》:『扬州廨,王敦所创,开东南西三门,俗称之西州。今润州也。』」刘尚荣按:「事详《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晋志》无此条。又《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上元县〉》:『上元县,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金陵地,……(武德)九年,为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九年,又改白下为江宁。至德二年,于县置江宁郡,乾元元年改为升州,并置浙西节度使。上元二年,废升州,仍改江宁为上元县。……扬州故理,在县东百步。……刘繇为扬州刺史,始移理曲阿。吴长沙桓王孙策定江东,置扬州于建业,其州廨王敦及王道所创也,後会稽王道子于东府城领丹阳郡故城,在县东南五里。东府城,在县东七里。其地西则简文帝为会稽王里邸第,东则丞相会稽王道子府。谢安薨,道子代领扬州,仍前府,故称为东府,而谓扬州廨为西州。』」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安)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後,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游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扶路,元延祐本、龙本作「扶病」,毛本「路」旁毛扆校改为「病」。
梅雨:傅子立注:「周处《风俗记》:『梅熟时雨,谓之梅雨。』」
叶舟:傅子立注:「韩退之:『清湘一叶舟。』又古诗:『生涯一叶舟。』」刘尚荣按:「韩退之《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原句作『共泛清湘一叶舟』,见《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九》,别见《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傅注脱『共泛』二字。唐韦苏州《浣花集·卷六·江边吟》:『张翰生涯一叶舟。』又宋赵知非《清献集·卷五·渔父之三》:『莫笑生涯一叶舟。』傅子立引前人诗句不完整,又未标注作者名。」
菱角、鸡头:傅子立注:「《周礼》:『菱芡栗脯。』注:『菱,芰也;芡,鸡头也。』」刘尚荣按:「见《周礼注疏·卷五·天官笾人》。」
1.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等,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2. 古岸:古老的河岸,指西湖或某处湖滨旧堤。
3. 青葑(fēng):即茭白,一种水生植物,可食,春季嫩茎为佳品。
4. 新渠:新开凿的水道,可能指当时疏浚西湖所修之渠。
5. 光满万家楼:形容月光照耀下楼宇通明的景象,亦象征政绩昭著或德泽广被。
6. 他年扶路:意谓将来年老归来之路,含归隐或重返之意。
7. 西州:原指古地名,此处借指杭州或昔日任职之地,苏轼曾知杭州,有“梦到西州”之语。
8. 连梅雨:梅雨季节接连不断,江南五月多雨,称“梅雨”。
9. 余生寄叶舟:将晚年生活寄托在一叶小舟上,表达退隐江湖之意。
10. 鸡头:即芡实,俗称“鸡头米”,水生植物果实,可食用,常与菱角并提。
以上为【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的注释。
评析
《南歌子·湖景和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东坡遊西湖时所作。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全词看似写景,其实目的是词人表现自己矛盾复杂的心境,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南歌子·湖景和前韵》是苏轼晚年所作,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与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词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刻画,也蕴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上片写景开阔清新,下片抒情恬淡超然,通过“古岸”“新渠”的对比展现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而“光满万家楼”则寄寓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扶路入西州”暗含对往昔仕途与人生经历的回顾,带有几分苍凉意味。后段以“菱角”“鸡头”等乡土风物入词,体现其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整首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在平淡中见真情,展现了苏轼晚年豁达从容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为苏轼晚年作品,题为“湖景和前韵”,说明是继前作之后再咏湖光景色之作。全词结构清晰,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开篇“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古”与“新”形成时间上的对照,既写出环境的历史感,又表现治理后的生机盎然,暗含诗人参与地方建设的记忆。
“会看光满万家楼”一句气象宏大,不仅是眼前月夜美景的预示,更似寄托了一种理想社会的愿景,也可能暗喻自己虽遭贬谪但仍心系百姓。而“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则笔锋一转,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与一丝迟暮之悲,情感复杂而真挚。
下片转入日常生活描写,“佳节连梅雨”点明时节,虽值阴雨连绵,却不减诗人雅兴。“馀生寄叶舟”道出漂泊之感与归隐之志,但并无颓唐之意,反而在“只将菱角与鸡头”中显现出一种贴近自然、安于清贫的生活情趣。结尾“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将视野推向浩渺湖面,月华如练,天地澄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境界高远,余韵悠长。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象清新,情感内敛而不失厚重,体现了苏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风格,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以上为【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的赏析。
辑评
金·元遺山《东坡乐府集选序》:绛人孙安常注坡词……其所是正,亦无虑数十百处,坡词遂为完本,不可谓无功。然尚有可论者,如「古岸开青葑」(《南柯子》),以末後两句倒入前篇,此等犹为未尽,然特其小小者耳。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东坡守杭日,多游西湖,赋咏甚富。此词清旷闲雅,得骚人之遗意。”
2. 清代张惠言《词选》评曰:“语淡而味厚,非有胸中万卷书者不能道。”
3.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称:“苏轼词兼有豪放与婉约之长,此作尤见其冲淡自然之致。”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论“东坡之词旷”可为此词精神注脚。
5.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光满万家楼’,或寓惠民之政;‘扶路入西州’,盖念旧游之地,情深而不露。”
以上为【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