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休假日得以归家,趁着闲暇时光,给田间送饭后返回秋天的打谷场。
路边的野草疏落,犹如帝王扫帚的彗星;山岩上的枝条,飘落着帝王桑树的叶子。
在此耕田,如同虞舜时代般讼事停息;在此凿井饮水,像汉代《击壤歌》所唱般忘却机心。
戎葵在晨露中低垂,齐地的枣子在夜霜中浸润。
南边山涧的泉水开始变得清冽,东边篱笆下的菊花正吐露芬芳。
不禁回想起(陶渊明所言)北窗之下,高卧歇息,仰卧自得如羲皇时代的百姓。
以上为【山林休日田家】的翻译。
注释
休日:休假日。
馌稼:往田里送饭给耕种的人吃。《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王彗:植物名,即扫帚菜,古时传说为帝王的扫帚。
帝桑:传说中东方天帝扶桑帝君所用的桑树,此处泛指桑树或美称山间树木。
耕田虞讼寝:典故,相传尧舜时代,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虞讼寝”指虞舜时代,民风淳朴,诉讼之事止息。
凿井汉机忘:延续上句典故,指如同汉代《击壤歌》所唱,因安居乐业而忘却了世俗的机巧之心。
戎葵:即蜀葵,花草名。
齐枣:齐地(今山东一带)所产的枣,以美味著称。
冽:清冷。
北窗下,高卧偃羲皇:化用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偃”,仰卧,安卧。“羲皇”,指上古的伏羲氏,传说那时人民生活恬淡闲适。
以上为【山林休日田家】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卢照邻描绘田园隐居生活、抒发恬淡高古情怀的代表作。全诗以“归休”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渲染出一派宁静祥和、古朴自然的田家风光与生活图景。诗中不仅描绘了“径草”、“岩枝”、“戎葵”、“齐枣”、“南涧”、“东菊”等富有季节和地域特征的景物,更巧妙地运用“虞讼寝”、“汉机忘”、“偃羲皇”等典故,将眼前的田园之乐与上古理想社会相联系,从而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升华了隐逸主题的思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没有纷争、恬淡自足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以上为【山林休日田家】的评析。
赏析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意象选取精当,意境清幽古淡:诗人选取了一系列极具隐逸色彩和秋日特征的意象,如“秋场”、“径草”、“岩枝”、“泉冽”、“菊芳”等,共同构建出一个疏朗、清冽、芬芳而宁静的田园世界。画面由近及远,从田间小径到山岩涧泉,层次分明,意境幽远。
用典贴切自然,深化思想内涵:诗中多处用典,如“虞讼寝”、“汉机忘”暗用《击壤歌》,“北窗”、“羲皇”明引陶渊明。这些典故的运用,并非堆砌,而是与田园生活的实景描绘水乳交融,将个人当下的闲适体验与历史长河中的理想社会图景相连接,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返璞归真、社会安宁的深切渴望。
对仗工稳,语言清丽:作为一首五言排律,诗中“径草”对“岩枝”,“耕田”对“凿井”,“戎葵”对“齐枣”,“南涧”对“东篱”,对仗极为工整。语言在清丽自然的基调上,又因“王彗”、“帝桑”等词而略带古雅色彩,整体风格清幽高古,很好地契合了诗歌的主题。
以上为【山林休日田家】的赏析。
辑评
(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收录此诗:说明:此诗被宋代蒲积中编著的《古今岁时杂咏》收录,该书专收与时令节气相关的诗歌,表明此诗被视为描写秋日田园风光的佳作。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照邻此篇,兴致高远,缀景名词,俱有异致。‘虞讼’、‘汉机’一联,尤得田家真乐,非沉溺世味者所能道。”点评:周珽称赞此诗意境高远,景物和词汇的选用都别具一格。尤其指出“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一联,深刻地把握了田园生活的真谛,绝非沉溺于世俗名利之人所能写出。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收录此诗于卢照邻卷下:说明:此诗被清编《全唐诗》权威收录,确保了其作为卢照邻作品的真实性与流传度。
以上为【山林休日田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