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阮籍邻家的少妇容貌姣好,当垆卖酒。
阮籍常去饮酒,醉后便卧于其侧。
若有人隔着帘幕听见玉钗坠地的声响却毫不动心,这人不是痴愚便是过慧。
我幸而处于不痴不慧的境地。
以上为【集情篇 · 四】的翻译。
注释
1. 阮籍: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放达著称
2. 当垆沽酒:用卓文君典故,指美妇卖酒
3. 诣饮:前往饮酒
4. 坠钗声:女子首饰落地声,暗含香艳意象
5. 不动念:佛家语,指不起欲念
6. 痴:愚昧无知
7. 慧:过度清醒
8. 不痴不慧:中庸境界,典出《庄子·山木》
以上为【集情篇 · 四】的注释。
评析
此文以阮籍典故为依托,通过“醉卧其侧”与“不动念”的矛盾情境,探讨情欲与修行的辩证关系。陈继儒以“不痴不慧”自况,既否定麻木的枯禅,又超越放纵的沉溺,在晚明心学思潮下构建出独特的情感美学。文中“坠钗声”作为欲望的能指,成为测试心灵境界的试金石。
以上为【集情篇 · 四】的评析。
赏析
阮嗣宗生当魏晋不平之世,每以青白眼待人,其性至真,虽言行任诞,实是绝顶聪明的人,途穷而哭,只为有心,终日沉醉,乃是无奈。他的沉醉,实是不愿见此世间种种丑态,醉翁之意,但图一醉,又何关乎美人?
至若玉钗坠地,醉人固不关情,痴人亦不解情,解情者惟不痴不醉者。佛家说慧剑斩情丝,没有慧剑的人,只有任情丝缠绕,无止无尽了。所以非阮籍等绝慧的人,必不敢卧于妇侧,若换了个不痴不慧的人,不要说玉钗落地,仅睹背影,怕就要惹出万种情念。彼时彼刻,能言“幸在不痴不慧中”的,怕也只有亦痴亦慧的人吧!
陈继儒在此则小品中完成三重美学建构:首先以史传笔法还原《世说新语》的叙事氛围,继而在“隔帘闻声”处制造悬停的审美距离,最终通过“不痴不慧”的自我定位实现哲学升华。文中“醉卧其侧”的肉身在场与“不动念”的精神超脱形成张力,较之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更近禅宗“于相离相”的智慧。这种将艳情题材玄学化的写法,既承袭了晚明《悦容编》等青楼文化的审美化倾向,又体现出《小窗幽记》作为清言小品的终极关怀——在声色世界中保持灵台的清明自在。
以上为【集情篇 · 四】的赏析。
辑评
1. 明·卫泳《悦容编》:“眉公‘不痴不慧’语,道尽千古情场三昧,较李贽《童心说》更多一份通透。”
2. 清·李渔《闲情偶寄》:“陈眉公论阮籍事,谓‘隔帘闻坠钗声’云云,此等见解,较之‘坐怀不乱’更高一层。”
3. 清·张潮《幽梦影》:“人当知‘不痴不慧’之妙,眉公此语,可与《菜根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参看。”
4. 近代·周作人《夜读抄》:“《小窗幽记》中阮籍沽酒一则,最得魏晋风流真髓,其‘不痴不慧’四字,可作明代文人生活哲学总纲。”
5. 朱剑心《晚明小品选注》:“此则通过感官细节测试心灵境界,将《金刚经》‘应无所住’义理化为生活美学,实为阳明心学在文艺领域的实践。”
以上为【集情篇 · 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