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贾岛因仕途失意,终身穿着麻衣布服;含冤抱屈,直至离世。
山脚之下,仅三尺见方的坟墓;而他的名字,却靠几首诗篇流传于人口。
他终究无缘折得“仙桂”(科举及第),仿佛上天对他有所偏私(实为不公)。
在风雨交加的暗夜,松林呜咽,徒然引得老猿哀鸣悲啼。
以上为【经贾岛墓】的翻译。
注释
1.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诗人,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后中进士,诗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士人困顿。
2. 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早年为僧,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官终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
3. 谪宦自麻衣:贾岛终身未获显职,“谪宦”指其仕途坎坷如遭贬谪;“麻衣”为古代寒士或未仕者所穿粗布衣,象征清贫与失意。
4. 衔冤:心怀冤屈。贾岛因“推敲”故事及性格孤僻,被权贵排挤,终生潦倒。
5. 山根:山脚。贾岛墓在四川安岳(一说长安),地处荒僻。
6. 人口数联诗:贾岛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名句传世,虽官卑而诗名盛。
7. 仙桂:神话中月宫桂树,唐代以“折桂”喻科举及第,《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8. 皇天似有私:表面说天似偏私,实为反讽——天道本应公正,却使贾岛才高命蹇,显其不公。
9. 暗松风雨夜:松林在风雨黑夜中摇曳呜咽,营造阴郁悲凉氛围。
10. 老猿悲:化用《楚辞·九歌》“猿啾啾兮狖夜鸣”及郦道元《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猿啼寓哀思。
以上为【经贾岛墓】的注释。
评析
杜荀鹤《经贾岛墓》是一首深具同情与批判精神的唐代咏怀诗。全诗以凭吊贾岛墓为线索,前四句写其生平悲剧:终身未仕(“谪宦自麻衣”)、含冤而终、墓葬简陋,唯诗名不朽;后四句直斥命运不公——“仙桂无分”点出其屡试不第之痛,“皇天似有私”以反语控诉天道不公;尾联借景抒情,以风雨夜松、老猿悲鸣营造凄怆氛围,将诗人对贾岛的敬仰与不平推向高潮。此诗语言质朴沉痛,情感真挚激愤,结构由实入虚、由人及天、由静至动,典型体现晚唐寒士对同命运先贤的深切共鸣,亦折射出科举制度下无数才士的共同悲歌。
以上为【经贾岛墓】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墓—名—怨—景”为结构脉络,情感层层递进。首联“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开门见山,以白描勾勒贾岛一生悲剧,语言如刀,沉痛入骨。颔联“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形成尖锐对比:墓之卑微与诗之不朽,物质湮灭与精神永存,凸显诗人对文学价值的坚定信念。颈联“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直指核心矛盾——才华与命运的错位,“似有私”三字,表面委婉,实则愤激,是对科举制度与天道观念的双重质疑。尾联“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以景结情:风雨、暗松、老猿,皆带悲情色彩,“空使”二字尤显无奈——连自然之物都为之悲鸣,而人间却无能为力。全诗仅四十字,却容纳生平、评价、控诉与哀悼,语言简劲如史笔,情感沉郁如挽歌,深得杜甫“沉郁顿挫”之神髓,是晚唐咏史诗中极具力量的杰作。
以上为【经贾岛墓】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计有功):“荀鹤过贾岛墓,有‘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之句,悲其才而悯其遇。”
2. 《唐才子传》卷五:“岛卒,葬荒丘,后人过之多题咏。杜彦之诗最切,曰‘皇天似有私’,盖伤其不遇也。”
3. 《升庵诗话》卷八(杨慎):“‘人口数联诗’五字,可为千古诗人吐气;‘皇天似有私’,亦足令造物愧恧。”
4.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前半写贾长江之穷愁,后半写身后之名,结以风雨猿悲,哀感顽艳。”
5. 钱仲联《唐诗三百首续编》:“杜荀鹤以寒士吊寒士,字字血泪。‘仙桂无分’四字,道尽唐代万千举子之痛。”
以上为【经贾岛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