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世人以食荠菜为贫贱而羞惭,我却甘之如饴。
恰见采荠之人,自都城南门而出。
生锈的钝刀如遭土蚀,霜露沾乱青竹篮。
携至结冰的池畔清洗,挑选时根叶混杂。
双手冻裂尚不得温饱,我食此物更觉惭愧。
那肥美羊羔与红尾鲜鱼,徒然追求腥膻有何可贪。
以上为【食荠】的翻译。
注释
1. 荠:荠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2. 国门:都城城门,《礼记·祭义》“出乎国门而哀”
3. 土蠹:器物被土腐蚀生锈,《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4. 手龟:手足冻裂,《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5. 朱尾鱼:红尾鲤鱼,《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鲂鳢”
以上为【食荠】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世羞食荠”的世俗观念破题,通过“我所甘”的主体选择,构建出宋代士人特有的道德自觉。梅尧臣巧妙运用“土蠹铁刀”与“霜乱竹篮”的贫具意象,在杜甫“朱门酒肉臭”的阶级批判外,别创对劳动艰辛的具身体验。尾联“肥羔朱鱼”的奢靡对照,将个人饮食选择升华为价值取向的哲学抉择。
以上为【食荠】的评析。
赏析
此诗当作于庆历年间梅尧臣居汴京时,是其《宛陵集》中社会写实诗的代表。首二句以“世羞”与“我甘”的价值观对立,既承颜回“箪食瓢饮”的儒家安贫传统,又以荠菜这一具体物象突破抽象说教,开创宋诗“以俗为雅”的新境。“适见采荠人”至“挑以根叶参”六句,用史家笔法实录贫民劳作:铁刀“土蠹”见其贫窭,竹篮“霜乱”显其辛劳,“冻池”浣洗更添寒意,而“根叶参”的挑选细节,尤见诗人对底层生存状态的精准观察。“手龟不自饱”五字字字千钧,既暗合《淮南子》“耕者日以耕”的民生艰难,又以“我食尚可惭”的反躬自省,实现从旁观者到共情者的身份转换,这种将杜甫“三吏三别”的叙事传统转化为内心拷安的笔法,正是宋诗“内转”特征的体现。结句对“肥羔朱鱼”的否定,既含《孟子“舍鱼取熊掌”的伦理抉择,更以“徒尔贪”的冷峻判断,完成对士大夫阶层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以上为【食荠】的赏析。
辑评
1. 刘克庄《后村诗话》:“圣俞《食荠》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土蠹瘦铁刀’二十字,真得郊寒岛瘦之髓,而温厚过之。”
2. 方回《瀛奎律髓》:“梅都官此诗,末句‘腥膻徒尔贪’即《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注脚,俱见讽喻之旨。”
3.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宋人如梅圣俞《食荠》诗,愈拙愈妙。‘手龟不自饱’与苏子瞻‘垢痒足胝’同一仁心,皆从《豳风·七月》化出。”
4.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尧臣诗‘携持入冻池’等句,刻画琐屑,然自有濂洛学派观物之道,非徒作穷苦语者可比。”
以上为【食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