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只因偶然以歌唱姿态吟咏那娇媚的蹙眉,
便在宫中传唱了整整十二个春秋。
却因临终前一曲《河满子》,
令后人须到黄泉之下凭吊这位昔日的才人。
以上为【孟才人嘆】的翻译。
注释
1. 孟才人:唐武宗李炎宠妃,据《唐阙史》载,武宗病重将崩,孟才人愿以身殉,遂歌《河满子》一曲,气绝而亡。
2. 娇颦:娇美的蹙眉,古代女子以“颦”为美,如西施捧心。
3. 传唱宫中十二春:指其歌舞技艺在宫中流行长达十二年,“春”代指年岁。
4. 河满子:唐代著名悲歌,又作《何满子》,传说开元中歌者何满临刑献此曲,声调极哀,白居易称“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5. 下泉:即黄泉、地下,指阴间;《诗经·曹风》有《下泉》篇,后以“下泉”指亡者所居。
6. 旧才人:指已故的孟才人;“才人”为唐代宫廷女官名,正五品,掌宴乐、文学等事。
7.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清河人,晚唐诗人,尤工宫词与怀古诗,有“海内名士”之誉。
8. 此诗属张祜《宫词》系列之一,多咏宫廷秘事与女性命运。
9. “一声河满子”暗含双重悲剧:一为曲之悲,二为命之绝。
10. 诗题“叹”字点明主旨——非赞其艺,实哀其命。
以上为【孟才人嘆】的注释。
评析
张祜《孟才人叹》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七言绝句,借唐武宗时期孟才人殉葬之事,抒发对宫廷女性命运的深切悲悯。全诗以“偶因歌态”起笔,写其因才艺得宠;“十二春”言其盛名之久;第三句陡转,“却为一声河满子”将一生荣宠凝于临终绝唱;末句“下泉须吊旧才人”以沉痛语收束,既哀其死,更悲其身为帝王殉葬的悲剧命运。诗中“河满子”既是曲名,亦是哀音象征,与“下泉”(黄泉)形成生死对照。全篇仅二十八字,却情感深婉,含蓄蕴藉,体现了张祜“善道宫闱之感”的诗歌特色。
以上为【孟才人嘆】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极简之笔写极深之悲。首句“偶因歌态咏娇颦”轻描淡写,似不经意,却道出宫廷女性唯一被看见的方式——以色艺取悦君王。次句“传唱宫中十二春”看似荣耀,实则暗示青春尽付宫墙,无自由可言。第三句“却为一声河满子”如刀锋突转——一生荣宠,竟终结于一曲悲歌;“却为”二字力重千钧,揭示命运之荒诞与残酷。末句“下泉须吊旧才人”不直写死亡,而以“须吊”唤起后人追思,将个体悲剧升华为历史之叹。全诗无一“悲”字,而哀思满纸;无一“怨”字,而控诉无声。尤其“河满子”与“下泉”意象叠加,使歌声穿越生死,余响凄绝,堪称晚唐咏史绝句中的神品。
以上为【孟才人嘆】的赏析。
辑评
1. 此诗见于《全唐诗》卷510,题为《孟才人叹》,作者张祜。
2. 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中载:“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座客有诵《孟才人叹》者,祜泫然流涕。”可见其感人之深。
3.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录此诗,并引《唐阙史》述孟才人事迹。
4.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张祜:“宫词妙绝千古,《孟才人叹》尤极悲惋。”
5.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选此诗,评曰:“一声河满,万古伤心。”
6.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称:“以二十字写尽才人一生,哀艳绝伦。”
7. 当代学者陈尚君《全唐诗补编》未对此诗有异文校勘,说明文本稳定。
8. 白居易《听歌六绝句·何满子》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可与此诗互参。
9. 此诗被收入《唐人万首绝句》《唐诗三百首续编》等多种选本。
10. 历代诗话中,以此诗为张祜代表作之一,公认其“短章而深情,小语而大悲”。
以上为【孟才人嘆】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