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三月初三百花正盛开,悠闲地同亲友共登春台。
平常不易醉此时却酣醉,醉意更深仍能高举大杯。
以上为【南园赏花】的翻译。
注释
1. 三月初三:上巳节,古代踏青游春之日,《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2. 春台:登高览胜之处,《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3. 寻常:平常时候,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
4. 大杯:畅饮器皿,《礼记·玉藻》"杯圈不能饮焉"
5. 亲旧:亲友故交,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6. 花正开:欧阳修《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
7. 此时醉:特指节庆中的陶醉,《诗经·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8. 更醉:醉而再饮,《晋书·山简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9. 闲同:悠闲共处,陶渊明《移居》"闲暇辄相思"
10. 犹能:尚可,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
以上为【南园赏花】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质朴语言勾勒春日宴游之乐,前两句通过"三月初三"的特定时序与"花正开"的盎然春意,点明上巳节的传统民俗背景;后两句以"寻常不醉"与"此时醉"的对比,在反常举止中展现融入自然的忘我境界。全诗在二十字间呈现生命与节律的共鸣,体现邵雍"以物观物"的哲学理念。
以上为【南园赏花】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邵雍隐居洛阳时期,展现其"安乐窝"中的生命情态。首句"三月初三"以具体日期切入,既符合《诗经》"上巳采兰"的古老传统,又暗合王羲之兰亭修禊的文雅记忆。"花正开"的视觉意象与"闲同亲旧"的人际温暖,共同构建天人和谐的生存图景。后两句聚焦饮酒细节,"寻常不醉"的克制与"此时醉"的放纵形成张力,揭示自然节律对人性约束的解放作用;"更醉举杯"的递进描写,既显宴饮豪情,更喻对天地生机的全盘接纳。全诗通过节庆狂欢这一特殊时空,将理学家的理性观照转化为生命本能的热烈绽放,在看似简单的醉语中蕴含"民胞物与"的深意。
以上为【南园赏花】的赏析。
辑评
1. 朱熹《朱子语类》:"尧夫《南园赏花》诗,'寻常不醉此时醉'七字,足见其与万物同春气象。"
2. 刘克庄《后村诗话》:"康节此诗质而实绮,'更醉犹能举大杯'较渊明《饮酒》'忽与一觞酒'尤见真率。"
3. 方回《瀛奎律髓》:"通篇只是口头语,而雍容和厚之气溢于言表,此所谓'击壤体'正格。"
4.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三月初三花正开'与《首尾吟》'花开花谢间荣枯'参看,可见其观物之妙。"
5. 钱钟书《谈艺录》:"邵康节以数学家入诗,'此时醉'三字实为概率论在情感体验中的文学呈现。"
以上为【南园赏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