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晓霜气重不收,馀阴乘势相淹留。化为大雾塞白昼,咫尺不辨人与牛。
群鸟啁啾满庭树,欲飞恐遭罗网囚。四檐晻蔼下重幕,微风吹过冷自流。
窃思朝廷政无滥,未尝一日封五侯。何为终朝不肯散,焉知其下无蚩尤。
思得壮士翻白日,光照万里销我之沈忧。
翻译
拂晓时浓重霜气凝聚不散,残余阴寒乘势滞留空中。
幻化成大雾遮蔽白昼,咫尺之间难辨人与牛。
群鸟在满庭树木间啁啾哀鸣,欲振翅又恐遭罗网囚禁。
四檐被昏暗笼罩如垂重幕,微风吹过寒意自然流动。
暗思朝廷政令并无泛滥,不曾一日滥封侯爵。
为何这漫天迷雾终朝不散,岂知雾下没有蚩尤作祟。
盼望得有壮士掀翻白日阴霾,让万里光照消解我深沉忧愁。
以上为【大雾】的翻译。
注释
1. 欲晓:天将破晓
2. 霜气:寒霜之气
3. 馀阴:残余阴寒之气
4. 淹留:滞留不去
5. 咫尺:极短距离(周制八寸为咫)
6. 啁啾:鸟鸣声
7. 罗网:捕鸟工具
8. 晻蔼:昏暗貌
9. 封五侯:汉成帝同日封五舅为侯,喻滥封权贵
10. 蚩尤:传说中能作大雾的部落首领
以上为【大雾】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雾喻政,构建出自然现象与政治现实的精密对应。前八句极写大雾之威:以“塞白昼”“不辨人牛”显其遮蔽之能,以“群鸟啁啾”“罗网囚”喻言论之困,形成压抑的视觉空间。后六句转如政论,通过“政无滥”与“终朝不散”的矛盾诘问,将自然现象升华为政治寓言,尾联“翻白日”的壮语在现实困境中迸发出理想光芒。
以上为【大雾】的评析。
赏析
苏舜钦此诗堪称宋人“以自然写政理”的典范之作,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三重对应关系的建立:物理层面,“霜气-馀阴-大雾”的转化过程暗合朝中谗言酝酿机制;空间层面,“四檐重幕”与“罗网囚”构成封闭的象征系统;时间层面,“终朝不散”对应庆历新政失败后的政治漫长夜。尤为精妙的是“未尝一日封五侯”的曲笔——表面为朝廷开脱,实则暗刺仁宗朝外戚李用和等骤得升迁的史实。尾联“翻白日”的想象,既延续李白“欲斫月中桂”的浪漫传统,又注入范仲淹“澄清天下”的士人精神,在现实主义的批判中保有理想主义的温度。
以上为【大雾】的赏析。
辑评
1. 刘克庄《后村诗话》:“子美《大雾》诗‘咫尺不辨人与牛’等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其忧君忧世之志尽在言外。”
2. 吴之振《宋诗钞》:“‘思得壮士翻白日’句奇崛雄直,与梅尧臣《猛虎行》同一机杼,俱见庆历士风。”
3. 霍松林《宋诗举要》:“此诗将自然大雾与政治阴霾巧妙契合,‘群鸟啁啾’‘罗网囚’等意象,暗喻庆历党争中言路闭塞之状。”
4. 傅平骧《苏舜钦集编年校注》:“诗中‘蚩尤’意象双关,既指造雾凶神,亦隐射朝中保守派首领,可见诗人被逐后的激愤心境。”
以上为【大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