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举起金杯,放下金杯。
并非在酒宴上执意推辞,只因今宵乃是离别之时。
轻捻杨柳枝,叩问杨柳枝:花萼楼前柔条垂地的杨柳啊,请莫要忘记当初栽种的情景。
以上为【长相思 · 赠别杨枝】的翻译。
注释
1. 长相思:词牌名
2. 杨枝:歌女名,兼指杨柳枝
3. 漱金卮:洗涤酒杯,指饮酒
4. 阁金卮:放下酒杯
5. 抵死辞:坚决推辞
6. 捻:用手指搓转
7. 花萼楼:唐代长安名楼
8. 踠地垂:形容柳枝柔长垂地
9. 初种时:双关相遇之初
10. 别离:化用《折杨柳》古曲意
以上为【长相思 · 赠别杨枝】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双关手法构建人柳合一的抒情空间,上片“漱金卮”与“阁金卮”的往复动作,模拟出饯别宴上欲饮还休的矛盾心绪。下片“捻杨枝”与“问杨枝”的叠用,既写折柳赠别的古俗,又暗唤歌女芳名,尾句“休忘初种时”的嘱托,在时间纵深处定格永恒记忆,体现阳羡词派“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长相思 · 赠别杨枝】的评析。
赏析
陈维崧此词在赠别题材中实现艺术手法的多重突破。上片以动态描写切入:“漱金卮”与“阁金卮”构成饮酒动作的循环,形象展现离别时刻坐立不安的心理状态;“不是抵死辞”的否定句式,既破除酒宴常情又强化“今宵别离”的特殊性,与柳永“都门帐饮无绪”相比更显辗转反侧。下片转用双关秘响:“捻杨枝”既写折柳赠别的传统仪式,又暗含对歌女杨枝的肢体记忆;“问杨枝”的拟人化诘问,将植物意象转化为情感载体,与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异曲同工。结句最见匠心:“花萼楼前”既实指唐代曲江胜景,又暗合白居易“杨柳小蛮腰”的文学典故;“踠地垂”的柳姿既写物态又喻人情,最终在“休忘初种时”的恳求中,将瞬间离别延伸至永恒记忆,这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写法,正是陈维崧“敢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词学主张的微观实践。
以上为【长相思 · 赠别杨枝】的赏析。
辑评
1.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其年《赠别杨枝》结句‘休忘初种时’,较之东坡‘欲待曲终寻问取’,更多身世沧桑之感。”
2. 近代·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捻杨枝’‘问杨枝’叠句运用,既合乐府遗音,又见阳羡词派以俗为雅的本色。”
3. 严迪昌《清词史》:“词中‘花萼楼’意象的植入,将当下离别与盛唐记忆叠合,体现陈维崧‘尊体’的词学观。”
4. 叶嘉莹《清词选讲》:“下片双关语的精妙运用,使普泛化的离愁别绪获得具体可感的叙事维度,是为‘词史’笔法。”
5. 马大勇《清初庙堂词苑研究》:“‘不是樽前抵死辞’的心理剖白,与其《贺新郎·赠何生铁》‘古调千秋无几’同见其年词的真挚特质。”
以上为【长相思 · 赠别杨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