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两地的山水并不显得凄清荒凉,两位长者风采不减,身体依然健朗。
两人加起来已有一百七十岁高寿,每人当饮下三万六千杯美酒以庆长寿。
藏春坞里春光明媚,莺啼花开,热闹非凡;仁寿桥畔岁月悠长,宁静安详。
唯有诗人自己饱受磨难,境遇困顿,连头上的金钗都零落散乱,不成行列。
以上为【赠张刁二老】的翻译。
注释
1. 张刁二老:指张姓与刁姓两位年高德劭的长者,具体身份不可确考,或为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交之地方贤达。
2. 两邦山水:可能指苏轼与二老分处两地,或泛指他们所居之地的山川风物。
3. 二老风流总健强:赞二老年事虽高,然精神矍铄,风采依旧。
4. 共成一百七十岁:二人年龄合计一百七十岁,极言其寿。
5. 三万六千觞:夸张语,形容饮酒之多,象征长寿与欢愉。古代有“千岁千觞”之说,此处化用。
6. 藏春坞:地名,或为二老居所附近的园林胜地,寓意藏春养性之所。
7. 仁寿桥:桥名,亦应为当地景物,取“仁者寿”之意,寄寓长寿之愿。
8. 日月长:谓时光悠然,生活安宁长久。
9. 诗人被磨折:苏轼自指,回顾其屡遭贬谪、仕途坎坷的人生经历。
10. 金钗零落不成行:借女子妆饰零乱比喻自身潦倒失意,也可能暗指生活困顿、家室离散。
以上为【赠张刁二老】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赠予“张刁二老”的祝寿之作,通过对比二老的康健长寿与自己的坎坷遭遇,抒发了对友人健康长寿的由衷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身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全诗语言明快,用典自然,前四句极言二老之福寿双全,后四句笔锋一转,以己之“被磨折”反衬他人之安乐,形成强烈对照,情感真挚,意味深长。诗中既有祝寿的喜庆气氛,又蕴含诗人一贯的旷达中见悲凉的风格。
以上为【赠张刁二老】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精巧,前半写人,后半写己,形成鲜明对比。首联以“山水未凄凉”起兴,奠定全诗明朗基调,随即颂扬二老“风流健强”,突出其精神与体魄之佳。颔联用数字对仗,“一百七十岁”与“三万六千觞”皆极尽夸张,却合乎祝寿诗的豪放风格,既显寿长,又见欢畅,颇具浪漫色彩。颈联转入景物描写,“藏春坞”与“仁寿桥”对仗工整,地名本身富含吉祥寓意,莺花闹写生机,日月长写宁静,一动一静,烘托出二老生活的美好安逸。尾联陡然转折,以“惟有诗人”自伤,从他人的福寿反衬自身的“被磨折”,情感沉郁。结句“金钗零落不成行”形象生动,既是外在形象的写照,更是内心失衡的象征,含蓄而深刻。全诗在祝寿的喜庆中渗入个人身世之感,体现了苏轼“哀而不伤、乐不忘忧”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赠张刁二老】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三十七引查慎行曰:“此诗以寿人而自伤,语带诙谐而意实悲凉,东坡晚年常有此调。”
2. 《宋诗钞·东坡集钞》评:“风流健强,觞数惊人,写寿者之乐极矣;金钗零落,独叹诗人,转出无穷感慨。”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云:“‘三万六千觞’本道家语,东坡借用,增其豪气。末二句跌宕生姿,见其坦率中自有酸楚。”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前六句皆颂人,后二句忽及己,如急流泻涧,戛然而止,最得抑扬之妙。”
以上为【赠张刁二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