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府中乐伎闻召争先而至,家酿美酒随身携带寸步不离。
本该是人生纵情欢愉之时,却偏值年老眉锁心蹙之期。
炼丹所求长生终成三铢尘土,满头乌发眼看化作银丝一缕。
劳您远寄新诗殷切安慰,何曾见过枯树再发新枝?
以上为【府斋感怀酬梦得】的翻译。
注释
1. 府斋:官署中的住所
2. 梦得:刘禹锡字
3. 府伶:官署乐工
4. 家酝:自酿的酒
5. 开眼日:纵情享乐之时
6. 敛眉:皱眉,指愁苦状
7. 丹砂:朱砂,炼丹材料
8. 三铢土:极轻的尘土(铢为古代重量单位)
9. 玄发:黑发
10. 一把丝:指白发
以上为【府斋感怀酬梦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对比手法展现晚年心境,通过"府伶家酝"的宴饮之乐与"丹砂玄发"的生命流逝形成强烈反差,在自我解嘲中透出深沉的幻灭感。尾联"枯树再生枝"的绝喻,既回应友人慰藉,又斩断长生妄念,体现白居易晚期诗歌"言浅思深"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府斋感怀酬梦得】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凝聚着白居易晚年深刻的生命体悟。首联以"府伶呼唤""家酝提携"的喧闹场景开篇,看似写宴饮之乐,实则为下文抒情蓄势。颔联"合是人生开眼日"与"自当年老敛眉时"的尖锐对照,揭示出物质享乐与精神困顿的内在矛盾,与陶渊明《杂诗"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的衰老体验遥相呼应。颈联"丹砂鍊作三铢土"化用道教炼丹术语,对长生幻想进行彻底解构;"玄发看成一把丝"则以触目惊心的形象对比,将时间流逝具象化为发色变迁,较之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更具沧桑感。尾联在感谢刘禹锡赠诗安慰的同时,以"枯树再生枝"的自然现象作结,既暗合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达观,又注入更深的生命悲剧意识,在谦和应答中完成对生命规律的深刻认知。
以上为【府斋感怀酬梦得】的赏析。
辑评
1. 宋阮阅《诗话总龟》:"乐天《府斋感怀》结句,实乃透骨悟道语。"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丹砂''玄发'一联,说尽服食求仙之妄。"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前半徵歌逐酒,后半雪鬓霜鬟,乐天惯用此法写照。"
4.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末二语答梦得,隽永中含无限感慨。"
5. 近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可与刘梦得《酬乐天咏老见示》对读,俱见晚唐诗人生命意识。"
6.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作于开成三年洛阳,时白居易六十七岁,任太子少傅分司。"
7. 蹇长春《白居易评传》:"'三铢土'意象体现诗人对道教长生术的清醒批判。"
8.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与早年《浩歌行》'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形成生命观照的深化。"
9. 肖瑞峰《刘白唱和诗研究》:"在刘禹锡'莫道桑榆晚'的乐观背景下,白诗更显现实主义的深刻。"
10. 杜晓勤《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将六朝宴饮诗传统改造为生命哲思的载体,是白诗重要创新。"
以上为【府斋感怀酬梦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