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青山秀美江水清澈绵延三百里,与君三夜同宿一叶扁舟。
饮尽桑落美酒溪边暮云低垂,卧寒桃笙竹席楚地秋雨潇潇。
舟至长江夹口忽隐其间,眼前一亮五老峰耸立云头。
几年来遍游水乡泽国,归去后与亲朋共话旧日游踪。
以上为【离富池望庐岳是日入夹口直达浔阳遂舍大江之险示同行】的翻译。
注释
1. 富池:湖北阳新富池口,宋代长江重要口岸
2. 庐岳:庐山别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
3. 夹口:九江段长江峡谷,陆游《入蜀记》“江行至此忽隘”
4. 桑落:古代名酒,《水经注·河水》“河东郡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酿成芳酎”
5. 桃笙:桃枝竹编席,柳宗元《饮酒》“桃笙今夜拥”
6. 五老: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
7. 泽国:江南水乡,杜牧《题宣州开元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8. 扁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
9. 楚雨:两湖地区秋雨,李商隐《楚吟》“楚天长短黄昏雨”
10. 浔阳:九江古称,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以上为【离富池望庐岳是日入夹口直达浔阳遂舍大江之险示同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行旅纪程为线索,展现宋代文人山水体验的独特视角。首联以“三百里”空间跨度与“三宿”时间维度构建诗意坐标系,颔联“桑落”“桃笙”的器物选择暗藏地域文化密码。颈联“逢夹口”与“立云头”形成视觉顿挫,尾联将个人游历转化为集体记忆,在平实叙述中完成从地理空间到情感空间的升华。
以上为【离富池望庐岳是日入夹口直达浔阳遂舍大江之险示同行】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记录张耒自富池口至九江的舟行经历,在宋代行旅诗中独具韵致。首联以数字入诗,“三百里”展江山画卷,“三宿”见羁旅情谊,平淡中见深永。颔联器物与天象相映,“桑落”暖色与“楚雨”寒意的对照,暗含人生百味。颈联空间转换极具戏剧性,“舟隐夹口”的逼仄瞬间转为“五老立云”的豁朗,既是实景描写,又喻示心境开悟。尾联“说旧游”的期待,将个人体验融入社会交往,实践了宋代“游必有记”的文化传统。全诗对仗工稳而气脉流贯,既有白居易的浅切自然,又得苏轼的旷达超逸,体现张耒“自然奇逸”的诗学主张。
以上为【离富池望庐岳是日入夹口直达浔阳遂舍大江之险示同行】的赏析。
辑评
1. 钱锺书《宋诗选注》:“‘卧冷桃笙’句,以家常物写疏野趣,较黄庭坚‘桃笙葵扇安可常’更见生活实感。”
2. 莫砺锋《宋代文学与地域文化》:“诗中‘桑落’‘桃笙’的器物组合,标记出荆楚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交汇特征。”
3. 王水照《宋代诗歌评点》:“颈联视觉转换之妙,深得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句法三昧。”
4. 程千帆《古诗考索》:“张耒此作将地理行程诗化,在韩愈《山石》基础上更增人文地理内涵。”
5. 张鸣《宋诗史》:“尾联‘说旧游’的交流意识,反映元祐后诗人从书斋走向田野的创作转型。”
以上为【离富池望庐岳是日入夹口直达浔阳遂舍大江之险示同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