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翻越山岭寄给子由(苏辙)的两首诗之一。
在南方山林瘴气弥漫之地,年岁渐老实在难以忍受;若能返回中原,即便是普通的茶水也觉得甘甜。
虽有回归之命,却无人怜惜我终将北返的命运;本无留恋之心,反倒嘲笑自己也曾如鸟南栖。
南方的方言听惯了,竟怀疑北方话粗俗难懂;脾脏久病缠身,皆因这岭南湿热的山岚之气。
幸而还有祖师清净的佛法之水,可将一身尘世污垢彻底洗净,使须发垂落洁净如初。
以上为【过岭寄子由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过岭:指苏轼晚年从惠州再贬儋州,途经大庾岭等五岭南下,故称“过岭”。
2. 寄子由:子由即苏辙,苏轼之弟,兄弟情深,常互寄诗文。
3. 山林瘴雾:岭南多山林,湿热蒸郁,易生瘴疠之气,古人认为可致病。
4. 归去中原茶亦甘:表达对中原生活的深切怀念,哪怕平常之物亦觉美好。
5. 有命谁怜终反北:暗指自己或有机会北归,但无人同情其多年贬谪之苦。
6. 无心却笑亦巢南:巢南,典出《左传》“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喻安于现状;此处自嘲本无意久居南方,却竟久留于此。
7. 蛮音惯习疑伧语:蛮音,指南方方言;伧语,北方人对南方口音的蔑称,此处反用,言听惯南音后反觉北语粗俗。
8. 脾病萦缠带岭岚:脾病,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易受湿邪所伤;岭岚,山间湿气,即瘴气。
9. 祖师清净水:指佛教禅宗之清净法门,祖师或指达摩或泛指佛门高僧,喻佛法可涤除烦恼。
10. 尘埃一洗落毵毵:尘埃,喻世俗烦恼;毵毵(sān sān),形容毛发细长下垂貌,此处指洗净污垢后须发垂落之状。
以上为【过岭寄子由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贬谪岭南期间所作,寄予其弟苏辙(字子由),抒发贬谪之苦、思归之情与精神超脱之志。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前四句写地理之隔、身心之困与命运之叹,后四句转入对语言、疾病的具体描写,最终以佛理收束,体现苏轼在困厄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思想境界。诗中“有命谁怜”与“无心却笑”形成对比,既见无奈,亦显旷达,是其典型的人生态度写照。
以上为【过岭寄子由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瘴雾老难堪”起笔,直陈贬所环境之恶劣与年老体衰之苦,继而以“茶亦甘”反衬中原之亲切,极写思乡之切。颔联用“有命”与“无心”对照,既叹命运不由自主,又显超然自嘲之态,语带辛酸而风骨犹存。颈联转写语言隔阂与身体病痛,细节真实,凸显贬谪生活之具体困境。尾联陡然升华,借佛法“清净水”象征精神救赎,以“尘埃一洗”完成从肉体苦难到心灵净化的飞跃,体现苏轼融儒释于一体的人生智慧。全诗沉郁而不失旷达,哀而不伤,正是其晚年诗风的典型风貌。
以上为【过岭寄子由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东坡晚年岭海之作,多萧散冲淡,寓悲愤于平和,此诗‘清净水’一语,足见其心地澄明。”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引冯舒语:“‘有命谁怜’二句,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旨。”
3.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论及宋人寄弟诗时称:“苏子瞻《过岭》诸作,兄弟之情与迁客之感交融,读之令人酸鼻。”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评此诗:“语虽平淡,实含无限感慨。末二句以禅语收束,不露痕迹,大家手笔。”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直接收录此诗,但在论述苏轼岭南诗时指出:“其寄子由诸篇,往往于病痛呻吟中杂以谐趣,于绝望处透出光明,所谓‘岭海不能困其胸次’者也。”
以上为【过岭寄子由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