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衹有天下地道的真诚,纔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纔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以上为【中庸 · 第三十二章 】的翻译。
zhōng yōng dì sān shí èr zhāng。
中庸 · 第三十二章 。
zi sī。
子思。
wéi tiān xià zhì chéng,
唯天下至诚,
wèi néng jīng lún tiān xià zhī dà jīng,
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lì tiān xià zhī dà běn,
立天下之大本,
zhī tiān dì zhī huà yù。
知天地之化育。
fū yān yǒu suǒ yǐ zhūn zhūn qí rén yuān yuān qí yuān hào hào qí tiān gǒu bù gù cōng míng shèng zhī dá tiān dé zhě,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
qí shú néng zhī zhī。
其孰能知之?。
以上为【中庸 · 第三十二章 】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子思 · 周代 · 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文天祥 · 宋代 · 诗
唤醒三影燕支魂,一枝半树专黄昏。
江南暗香郁不住,霜风吹入罗浮村。
疏枝不入辋川画,暗香不到东山棋。
刘长卿 · 唐代 · 诗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张孝祥 · 宋代 · 诗
又领诸儒款泮宫,车书同处礼应同。
柏庭老影留江月,竹屋寒声作社风。
坐客语残香一穗,候人催起鼓三通。
黄庚 · 宋代 · 诗
花露妍朱朝点易,药炉分火书焚香。道人不管世间事,自觉间中日月长。
李俊民 · 元代 · 诗
两行旌旆接扬州,烽火城西百尺楼。九姓如今尽臣妾,青天犹列旧旄头。
史浩 · 宋代 · 词
万花如绣。淑景熏晴昼。一曲齐称千岁寿。
孙蕡 · 明代 · 诗
春云莽莽欲遮天,满眼如云复似烟。明月赶回青障外,长风吹到画堂前。
赵炅 · 宋代 · 诗
倾依慕善易为兴,却恐人心冷似冰。含识昭然何不达,非同物类信谁凭。强其志节皆知有,未尽任持早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