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版本二:
游客脚下忽然响起一声惊雷,满堂浓云密布,难以拨开。
天边黑风怒号,仿佛吹得海水直立起来,浙东的暴雨跨越钱塘江飞驰而来。
雨势浩大,如同美酒盛满金杯将要溢出;雨声激烈,宛如千根鼓槌急击羯鼓。
这气势足以唤醒醉中的谪仙,用泉水洒他的脸;又像倾倒了鲛人居室,把美玉珍宝如雨般洒下。
以上为【有美堂暴雨】的翻译。
注释
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顽云:犹浓云。
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瑰:玉石。
1. 有美堂:位于杭州吴山最高处,由北宋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取“有美堂者,以其有美乎中”之意,为当时登临胜地。
2. 游人:诗人自指,或泛指在堂中游览之人。
3. 顽云:厚重凝滞、不易散开的乌云,形容云层之密实。
4. 拨不开:无法用手或外力拨散,极言云之浓重。
5. 天外黑风:来自远方的黑色狂风,形容风暴自远处席卷而来。
6. 吹海立:夸张手法,形容风力之强,仿佛能把海水吹得竖立起来。典出《南史·张融传》:“风起浪涌,海立山飞。”
7. 浙东飞雨过江来:浙东指钱塘江以东地区,此处指暴雨自东而来,越过钱塘江扑向杭州城。
8. 潋滟:水波荡漾、满溢之貌。此处形容雨水积聚如酒满杯。
9. 金樽凸:古代酒杯名贵,金樽盛酒至凸起,喻雨量极大,几欲溢出。
10. 羯鼓:古代西域乐器,声音急促响亮,常用于军中或宴乐,此处比喻雨声之激烈。
11.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超凡,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苏轼借此暗喻自己或观雨之人亦具仙才。
12. 泉洒面:传说唐玄宗曾命用水洒李白之面以醒其酒,助其赋诗。此处化用此典,谓暴雨如泉可唤醒诗兴。
13. 鲛室:传说南海中有鲛人(人鱼)居于水底宫殿,能泣泪成珠。
14. 泻琼瑰:倾倒美玉奇宝,比喻大雨如珠玉从天而降,极言其美且盛。
以上为【有美堂暴雨】的注释。
评析
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苏轼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任杭州通判时,题咏有美堂上所见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全诗以雄奇奔放之笔,描绘自然气象的壮阔与震撼,展现出诗人豪迈胸襟与超凡想象。在写景中融入典故与夸张比喻,将自然之力升华为艺术之美,既具视觉冲击力,又有听觉节奏感。尾联借“谪仙”李白、“鲛室泻瑰”等意象,将现实雨景与神话传说结合,赋予暴雨以浪漫色彩,体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同时不失唐诗的气象与意境。
以上为【有美堂暴雨】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苏轼早期七律中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其才气纵横、想象奇崛的艺术风格。首联以“脚底一声雷”起句,极具动感与突兀感,瞬间营造紧张氛围。“顽云拨不开”则强化压抑之感,为后文暴雨骤至埋下伏笔。颔联“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境界宏阔,运用极度夸张的“吹海立”写出风暴之威猛,“飞雨过江”则赋予雨以动态生命,空间感极强。颈联转写视听感受:“潋滟金樽凸”以酒喻水,形象传达水量之丰沛;“千杖敲铿羯鼓催”则以音乐节奏比拟雨声,铿锵有力,节奏紧凑。尾联宕开一笔,引入李白典故与鲛人传说,使现实暴雨升华为诗意仙境,既赞雨景之美,又抒诗人豪情。全诗对仗工整,用典自然,气势磅礴而不失细腻,堪称咏雨诗中杰作。
以上为【有美堂暴雨】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七引纪昀语:“起得突兀,收得奇幻,中二联皆从虚处传神,不徒以景象取胜。”
2.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状暴雨如画,而意象飞动,真有拔山扛鼎之力。”
3. 《瓯北诗话》卷五赵翼评:“东坡《有美堂暴雨》一首,纯以气胜,‘吹海立’三字,自是千古绝唱。”
4. 《昭昧詹言》卷十二方东树评:“‘天外黑风’一联,造语奇警,有崩山裂石之势,非胸中有万马千军者不能道。”
5. 《艺概·诗概》刘熙载评:“苏长公诗如雷霆走陆,风雨骤至,《有美堂暴雨》其显例也。”
6. 《历代诗发》评:“前写景,后用事,浑然无迹。末二句唤谪仙、倾鲛室,非想象所及。”
以上为【有美堂暴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