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夜深人静时月光朦胧微明,炉香燃尽后枕席格外清凉。
翠色屏风掩映着摇曳烛影,红衣侍女放下帘栊窸窣有声。
独坐良久方才停歇吟咏,初要入眠却未能成梦。
谁家调教的鹦鹉,偏偏在这时啼叫惊人。
以上为【人定】的翻译。
注释
1. 人定:古代计时术语,指亥时(晚间九至十一时)
2. 枕簟:枕头和竹席,泛指卧具
3. 翠屏:翡翠装饰的屏风,或指青色屏风
4. 红袖:代指侍女
5. 故故:故意,频频,唐代口语
以上为【人定】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细腻的感官描写构建出静谧的深夜图景。全篇紧扣“人定”时分特有的宁静氛围,通过“月胧明”“香消”“烛影”“帘声”等意象层层渲染,在极静中捕捉细微声响。尾联鹦鹉惊啼的突然介入,既打破前文积累的静谧,又反衬出深夜的幽寂,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深化了主体对宁静的审美体验,展现白居易对日常生活诗意的敏锐捕捉。
以上为【人定】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艺术上呈现递进式的意境营造。首联从视觉(月胧明)、嗅觉(香消)、触觉(枕簟清)多维度奠定清幽基调,颔联以“遮烛影”“下帘声”的动态细节暗示人物的存在却不见人形,深化了静谧感。颈联“吟方罢”与“梦未成”揭示主体从艺术创作到休憩尝试的转换,尾联鹦鹉惊啼的突发事件,既呼应了“梦未成”的辗转,又以邻家声响拓展了诗意空间。全诗最妙处在“故故”二字,既写鹦鹉学舌的机械重复,又暗含被惊扰者的微妙嗔怪,在声音的闯入与静境的恢复间,完成对深夜本质的诗意诠释。
以上为【人定】的赏析。
辑评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一联,以视觉残像与听觉余韵交织,开创中唐闺阁诗境新风。”
2. 宇文所安《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此诗尾联的突发声响,与王维《鸟鸣涧》的鸟惊春涧异曲同工,均体现唐代诗人对静寂中突发声响的诗学运用。”
3. 松浦友久《节奏的美学》:“‘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通过时间延续性动词‘久’‘初’的对照,表现意识在清醒与睡眠临界点的漂浮状态。”
4. 蒋寅《百代之中》:“白居易将‘人定’这一时间概念成功转化为诗意空间,较之初盛唐的边塞、山水题材,展现出中唐诗歌向内转的趋势。”
以上为【人定】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