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金线织成的绫帛直通秦国宫廷,为制裘衣进献魏国君王。
纹样如落花摹写远雾朦胧,似飞鹤勾勒近云缥缈。
光色若马眼映冰凌之影,质地如竹根覆雪霰之纹。
何时能绘就弄玉仙子之姿,让她在烟霭中端坐氤氲缭绕。
以上为【绫】的翻译。
注释
金缕通秦国:暗用《战国策》“缀黄金之缕,以献秦王”典,指极品绫帛进贡宫廷
为裘指魏君:化用《左传》“衣之尨裘,告之魏君”,喻绫帛制成华服献予君王
马眼:唐代绫帛名贵纹样(见《唐六典·织染署》)
竹根:指竹节形织锦纹理
秦女:弄玉典故(《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乘风升仙),此处双关秦地织女
氤氲:烟气缭绕状,既写织物光泽亦喻仙境
以上为【绫】的注释。
评析
李峤此诗反映初唐咏物诗的典型特征:
帝国气象的微观投射:通过一匹绫帛串联秦魏唐三代宫廷,展现大唐对前代文化的吸收再造
工艺美学的诗化记录:“马眼”“竹根”等术语保存了唐代丝织工艺细节,堪比《历代名画记》的文字考古价值
道教审美的影响:尾联的氤氲仙境,既符合唐代皇室尊崇道教的背景,又开创了“物-仙”对话的咏物新模式
以上为【绫】的评析。
赏析
此诗构建了多重审美维度:
时空交错叙事:从战国(秦魏)到唐代的纵向时间,从宫廷到仙界的垂直空间,赋予织物历史厚重感与超凡神性
通感修辞矩阵:“落花写雾”(视觉通视觉)、 “飞鹤图云”(动态通静态)、“马眼冰影”(触觉通视觉)、“竹根雪文”(质感通形态),创造立体化审美体验
物质文化升华:尾联从实物描写突然跃升到“画秦女”的仙幻境界,实现从工艺赞到美学观的飞跃
以上为【绫】的赏析。
辑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李峤咏物百二十首,惟《绫》诗最得物外之趣,‘烟际坐氤氲’五字,真织女天机云锦手。”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写雾’‘图云’句虚实相生,‘马眼’‘竹根’句工巧不失雅正,初唐咏物轨范如此。”
现代学者葛晓音:此诗通过织物联结世俗权力(秦魏君王)与超验世界(弄玉升仙),体现唐代士人“人间性”与“超越性”的双重追求。
《绫》绝非普通咏物诗,而是初唐文化精神的精密缩影。李峤以经纬之术隐喻王朝文脉编织,用“金缕通秦”的歷史记忆与“烟际氤氲”的仙幻想象,构建起大唐文明承古开新的立体图景。诗中那些精湛的工艺细节(马眼纹、竹根纹),不仅是唐代丝织技术的诗学存档,更揭示了中国美学“道器合一”的深刻哲学——在最物质的织物中追寻最超越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