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向非贤牧政通灵,几负松陵耒耜经。

天籁侵晨占少女,雨师连夜檄玄冥。

作霖岂必求商野,召见谁能右汉庭。

天位迎阳转斗南,千官山立尽恭严。


共欣奠玉烟初达,争奉回鸾日已暹。


归问雪中谁咏絮,冥搜花底自巡檐。

一曲离歌,烟村人去,马头微雪新晴。
隔年光景,回首近清明。
断送残花又老,春波净、湖水初平。

触涂是碍。
一任浮沉何必改。
有个人人。

陶诗虽瘠元非枯,确论近出眉山苏。


君诗不赠世作者,以暗投我如投珠。


鄙人摹写不成就,妄指画狗为於菟。

半生书痴虫蠹木,不管瓶无旧储粟。


青灯竹屋雪村寒,声鸣益悲梦难续。


晚菘早韭有书味,诗腹冰清鄙粱肉。

奇葩珍树丛丛绕。
望仙隐、蓬莱小。
前枕湖光秋色晓。

荔子新诗屡见颁,端同玉局赋金盘。


香包尽带赐袍绿,熟颗半含仙灶丹。


西蜀稍多应喜远,东嘉可种似宜寒。

东风吹送世闲尘,斜日消凝洛下春。


谁料马蹄成怪事,旁观自有豫知人。

杜鹃啼正忙时,半风半雨春悭霁。
酴醾未过,樱甜初熟,梅酸微试。
一种红芳,九苞真色,舞窗翻砌。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
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
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

花本伤时不肯香,酒无赊处亦空忙。


便逢花酒如何醉,回首凄烟锁景阳。

默察天翻地覆由,寸心无处着私愁。


忠唐不复瞻双庙,误汉皆知罪五侯。


牧马入南飞浙水,狩车遵北感陈留。

湖山泥影,弄晴丝、目送天涯鸿鹄。
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
离别经年,相逢犹健,底恨光阴速。

菲饮箪壶食与浆,淡交非复世炎凉。
佳名谁合戎州绿,妙语端由太史黄。
无怨不须移孔议,有情未可老徐娘。
三仕陪从契分深,每高谈议豁尘襟。
十年脚有随车雨,一片心无徙木金。
晴雪梅花曾汉上,白云秋水又汾阴。
鞍马黄尘已强颜,更堪白发镜中看。
曾陪尊俎回春暖,正想音书慰客寒。
胜览足供诗笔健,相思今觉带围宽。
初惊簌簌响虫书,稍觉霏霏入草庐。
直是谢娘工说似,未腾欧叟不言如。
相投最惜衣裾片,恋别尤怜瓦缝馀。
碧柳黄芦冷映门,荒陂寒水净涵村。
深深留殿朝常闭,肃肃行营夜不喧。
景似丘园宜避俗,事非风月总忘言。
寒绿新轩对马头,陂南陂北□销愁。
合添渔艇两三只,时与约斋来往游。
攲枕孤鸿烟雨涨,钩帘宿鹭晓光流。
莫问星星鬓染霜。
一杯同看月昏黄。
放歌渔父濯沧浪。
银塘江上,展鲛绡初见,长天一色。
风拭菱花光照眼,谁许红尘轻积。
转盼冯夷,奔云起电,两岸惊涛拍。
同分剡溪派,自喜小王书。
野服调骁马,浓香薰蠹鱼。
岁时趋阙里,早晚上公车。
才近重阳,喜风露、酝成爽气。
应料有、悲秋情绪,澹妆慵试。
黄菊篱边开遍否,紫鸿塞外归来未。
天近都城暑不炎,晚来凉气雨馀添。
楼台何处秋横笛,机杼邻家夜织缣。
吟对篆烟凭曲几,卧看银汉傍虚檐。
春梦惊回谢氏塘。
箧中消尽旧家香。
休文多病怯秋光。
云林带水山横阁。
故人去尽添萧索。
反照射微茫。
荐樱佳节风初暖。
苍茫怀古难排遣。
院静似萧辰。
煮茗提壶花畔。
修竹梧桐葱茜。
平添童子二三人,顿觉春光满。
上巳风光无数。
杨柳丝丝如舞。
偶然修禊仿兰亭,未必人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