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


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飖身似在寥天。


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
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
后汉乾?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

竺国古招提,飞甍碧瓦齐。


林深忘日午,山迥觉天低。


琪树殊方色,珍禽别院啼。

勤本小家数,韩欧大秀才。


二公需作料,勾入集中来。

僧句多枯槁,舟公锦绣堆。


如何涉吾地,咄咄逼人来。

寥昔十年字,新今百八篇。


男儿自传世,何必托彼传。

无尽谈空学,纵横胆似天。


如何兜率说,不肯许他禅。

浪说无文字,楞伽面壁看。


元来有怀挟,一世被粗瞒。

手写八诗寄,耳聋三日惊。


何须论句法,年自让吾兄。

我生犹得问天真,净洗频年马上尘。


此地何妨来著我,老僧原自不嗔人。

霢霂愆期忧岁俭,临轩愁咏悯农歌。


三冬望雪心如渴,此日飞英气始和。


苍昊垂慈施恺泽,黔黎有幸沐恩波。

名山倦游历,挂起手中藤。


佛国三生石,天岩百岁僧。


定回松院磬,吟苦雪龛灯。

上竺诸天近,中林万木低。


迥超尘世外,恍入雪山西。


忽漫参龙象,行将混鹿麋。

沐浴罢趋局,幽居愁杜门。


重登帝子楼,哭吊诗人冤。


凭栏参井天,隐几西南坤。

苏桥初进艇,露峰忽振衣。


三竺开丹鹫,诸天在翠微。


涧水浮花片,松磴锁烟霏。

众星围聚,忽惊看、尘世抛来何物。
箭动船飞,中自有、一室严封窗壁。
绕地成弧,裁虹作带,照眼明于雪。

风波满平地,世路绕羊肠。
急欲逃尘网,遥登选佛场。
云深午犹暝,竹密夏生凉。
城开天阙俯江隍,何但黄山半夕阳。
节近偶来持菊盏,恩深犹忆赐萸囊。
青葱玉树甘泉色,零落雕胡太液香。
九重颁诏拔儒绅,海内均沾雨露新。
倦鹤岂能冲碧汉,残花无复向青春。
螭头秉笔文章伯,凤辇含香骨鲠臣。
昔闻九里松,夹路响清濑。
今寻双桧峰,壁立众山外。
危磴垒丹梯,阴霞成紫盖。
万物皆有性,顺其性为大。
顺之则无变,反之则有害。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
事事不可了,还须入此山。
遥寻黄叶路,迥出白云间。
瀹茗止烦渴,谈空得笑闲。
二仪肇开辟,山水相摩融。
南洲峭奇削,仙界敞神宫。
云端列莲座,竹外聆疏钟。
夜宿招提境,晨辞佛国山。
马回知路熟,客去喜僧闲。
梵刹钟初歇,人家门尚关。
胜日拉良朋,肩舆出西郭。
盘盘松绕径,■㶁水赴壑。
行到水穷处,好山违佛国。
久厌朝市冗,粗能忘盖缠。
头依梵呗地,行结西方缘。
山前种香稻,山下流清泉。
平生未省人间乐,老去惟求世外闲。
它日终当断家事,篮舆蓬舸访名山。
对植齐开古梵宫,欲求精笔画难工。
直将春占三旬盛,谁谓花无十日红。
未羡山桃资客笑,且陪庭柏作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