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窗鏬回旋怜虩虎,阶前迟钝念蜗牛。


静中物理曾观妙,一叹世间堪白头。

龙胡九锸闭玄扉,虎落千年护翠微。


永阜凄凉成永夜,重华萧瑟见重闱。


云迷八表俱愁思,雪满千山尽素衣。

夜泊贵池口,此情殊黯然。


思亲空有泪,感旧不成眠。


棠舍清阴在,桐乡旧政传。

倦琴孤绪。
残蛩外,清游疏似花树。
淡妆帘户易销魂,灯暗啼绡雨。

湖海伤春客。
正沃洲深处,闭门岑寂。
孤影荡愁,旧欢寻梦,花雨檐滴。

衰鬓已凋潘岳,便腹顿减边韶。


陋姝何必丰脸,烂饭须要长腰。

至日为客昔人叹,况乃客次在斋宫。


斋宫所寓有火禁,冰食霜寝多凄风。


丰屋高悬日不到,未信一阳生是中。

四明唐中叶,处士有陈深。


书既殚万象,诗想瑶华音。


惜哉不并传,裔孙自苦吟。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


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

乐难得似新篇乐,亲莫亲如同祖亲。


熟身典刑平世事,恭闻诗礼少年身。


五言自发曹刘兴,七泽谁知鲁卫人。

纷纷既晚宜无恨,尚忆当年献策人。


小子何能初跃马,大臣不肯旧垂绅。


叔孙处处偏知毁,景监人人总作因。

岁寒霜露感,况复度高深。


云木犹如此,苔矶不忍临。


溪流一线碧,门对两山岑。

嗟哉尔畸人,信非用世器。


文章自憎命,荣未悴先至。


窜身翰墨间,写此不平气。

不充巨室材,不作明堂器。


顽碧与枯株,斤凿何由至。


晚节托此君,养我浩然气。

望入遥天斗插城,萧萧淝水照行旌。


寒深驿树鸣丹叶,雪满轮蹄碎玉英。


下榻喜逢陈仲举,论兵转忆李西平。

吴江岁晚促归船,临发题诗尚宛然。


十载长安如一梦,又携风月过桐川。

郎步溪头系客船,家山回首思依然。


公馀剩有登临地,见说南湖似剡川。

闻道全家避乱离,数间茅屋畏人知。


闲寻倦鸟安巢处,静看孤云出岫时。


瓮酿浊醪缘好客,棋翻妙著待赢诗。

亲征一纸诏书颁,顿觉中原气象还。


漫说风沙临瀚海,遥怜草木旧淮山。


百年社稷倾危后,一掷乾坤胜负间。

淡烟斜日媚郊原,中有人家似辋川。


地侧忽惊车马过,三三两两竹篱边。

兀兀篮舆足欲拳,聊扶藜杖步山边。


招提此去无多地,且就僧房借榻眠。

路傍遥见一山居,欢喜犹如见故庐。


见似故庐犹自喜,如今到后喜何如。

荒墟忽见翠成堆,错认青山入眼来。


元是松林如此好,不妨归去更勤栽。

无日无时不念归,此心宜有鬼神知。


如今已作终焉计,寄语山灵莫勒移。

欲寒还暖雨还晴,极目秋郊景色明。


应是此归天亦喜,故将风日作人情。

夹道乔松几度春,青青黛色四时新。


当时若尽荒郊种,万顷清阴更可人。

记得年时入境来,老分阃寄惧非才。


今朝遂出洪都去,笑指故山真快哉。

去年来见荷初败,今岁归逢菊已残。


残菊败荷浑似我,纵馀芬馥岂堪观。

邦人送我说殷勤,自愧初无德及民。


若更踌躇不归去,猿惊鹤怨亦愁人。

老夫非是厌洪都,正恐沉迷失故吾。


纵使东湖花似锦,不如归对小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