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胜赏犹县百里堤,蹄僵路滑不胜泥。


溪山待客寒云外,雨雪逢君枫树西。


束带岂难官自懒,尺棰不重老能提。

游辔维林竹,山窗来猎灯。


青苏炊白稻,碧笋束红藤。


坐落半宵月,流分曲水亭。

茫茫一卵未曾分,倍觉悬流渺一痕。


大似龙堂灯火暗,香烟几缕自黄昏。

斗厓紧接大槽平,长练难倾怒愈生。


绝似海门潮正急,白头翻贴黑沙行。

紫阆村中一线微,穿厨入灶浣裙衣。


无端流出高岩上,解与游人作雪飞。

森森毛竹洞,鸡犬有人家。


石髓流溪上,琴声落海涯。


苍松为道士,大药是莲花。

龙子为龙时,阳精洞丘谷。


神行物无碍,摧山如剖竹。


青口当其涂,长峦势奔蹙。

灵洞积阴晦,火烈不得扬。


一炬才照身,有似秋萤光。


神幽意多危,群客悄不狂。

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


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


即此料泉源,应从白云坠。

山雨无崇朝,青苔助岩险。


四泄安可求,山僧只指点。


兴来身命微,危磴几欲犯。

白蜺饮晴壑,一饮万人鼓。


腥风喷涎沫,下有神龙府。


倾崖与回薄,犷石佐虓怒。

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山径行轩秋正深,壑松溪竹昼阴阴。
三年寄命怜双鬓,四海投欢此一临。
风雨尽都喧白日,蛟鲸长自卧何心。
瀑雨霏霏湿翠岚,来从天半许谁探。
凌空踏尽崚嶒石,始到峰头第一潭。
越绝徒闻万壑流,他山未比此山幽。
谁云十地有热恼,但觉三伏生凉秋。
香炉太白有佳句,雁荡老坡题画图。
安得二仙居至此,新诗想见唾成珠。
玉龙千丈自夭矫,飞雨十里长廉纤。
愚柳一见心眼爽,未须界围观水帘。
日晓行呼野鹤群,山溪五级洗岩氛。
虹霓射壁从空现,霹雳搜潭到地闻。
桑苎茶铛遗冻雪,偓佺药杵落晴云。
一点刚风削玉蓉,仙山肺腑閟重重。
眼穿上界成官府,舌卷西江得祖宗。
鹫岭鸡峰浑未到,龙湫雁荡岂多逢。
横彴才通一径修,方山涌翠似腾虬。
五湫地压三州胜,八十僧从七客游。
赤日行空垂倒景,青天坼罅拔飞流。
青天吹堕玉芙蓉,日出烟开彩翠重。
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
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
中岩不与乱峰群,翠气横飘截瘴氛。
龙象凄凉如欲泣,马驹蹴踏竟无闻。
浓岚散落崖间雨,泄水流来石上云。
神斧谁初凿涧磻,拓开地险出天悭。
湫潭隐奥龙非畜,木石阴森鬼所寰。
劫火尘空遗井臼,枯禅骨冷堕榛菅。
山骨层层刻画,溪流曲曲萦回。
岩际玉龙喷雪,天风吹落瑶台。
七十二峰水碧,白云半掩招提。
清昼焚香燕坐,绿阴深处乌啼。
路入苍烟九过溪,九穿岩曲到招提。
天分五溜寒倾北,地秀诸峰翠插西。
凿径破崖来木杪,驾泉鸣竹落榱题。
西源穷尽到东源,直注层崖五磴泉。
真境无繇追汗漫,胜游聊得弄潺湲。
风生虎啸层岩底,月上猿啼古木巅。
莫厌幽寻路险辛,细思容易是山神。
能收地巧藏深处,不惜天奇示俗人。
古有少陵吟未到,今无摩诘画难真。
路缘萝茑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闲越鸟钩辀语,溪外秦人仿佛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