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
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

兔园旧赏,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


缟带银杯江上路,惟有南枝香别。


万事新奇,青山一夜,对我头先白。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


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


酒亦关人何事?


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


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


攫土抟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青毡剑履旧物,玉立近天颜。


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
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

涨痕纷树发,霜落沙洲白。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犇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君王着意履声间,便合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

扑扑烟岚绕四阿,物华终恨未能多。


故应陡起三千丈,始奈重山复岭何。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野桂香满溪,石莎寒覆水。


爱此南涧头,终日潺湲里。

树树有佳阴,山蝉不住吟。


掬来南涧水,清若主人心。


屋上云飞冷,篱根藓积深。

年年南涧滨,力尽志犹存。


雨雪朝耕苦,桑麻岁计贫。


战添丁壮役,老忆太平春。

上路各乘轩,高明尽鸣玉。


宁知涧下人,自爱轻波渌。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天无四壁。
底用量江尺。
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

共传水绘园亭,此中合有文章手。
鞭丝帽影,承平年少,如今非旧。
海内灵光,尚存鲁殿,岿然骧首。
东槐西杨乌乱鸣,初昏嘈杂到深更。
羁怀自是愁无着,清梦何曾睡得成。
戍垒月高千杵急,纸风定一灯明。
岁杪无淹晷,归人滞山居。
兹晨复不发,明日当岁除。
宴会良已勤,愁思独不舒。
昨夜南溪雪,故人安可期。
欲寻行处履,长忆寄来诗。
龙蛰沧江水,乌啼冻树枝。
狂客构堂南涧滨,涧中濯足任鱼嗔。
日容二仲共三径,家与万松为四邻。
石角钩衣归骑晚,花枝妨帽小园春。
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
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
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
松径沿溪溪水深,水光澄碧倒松阴。
浮杯可酌刘伶酒,坐石仍弹靖节琴。
无数轻鸥随出处,几番佳客伴登临。
平昔朱衣驾两轓,高楼归隐卧云泉。
文章未许矜盘谷,水墨无劳画辋川。
春日半晴花照地,秋风入夜雁连天。
郎省辞荣早,楼居鹤发翁。
响分南涧水,清占北窗风。
紫府云常近,黄尘路不通。
浴鹄湾头旧隐居,五峰秀色在庭除。
山田曾种仙家玉,石室犹藏外史书。
雨足涧声春沥沥,风平柳影月疏疏。
繁桃只称倚红扉,腊酒吹香着舞衣。
楼底谁家吹玉笛?
一双白鹭上云飞。
闽山东面启松门,梯石层层见梵尊。
题表尚存唐节镇,地图浑似洛林园。
亭因聚远开幽径,栈至临危出小轩。
行穿密竹尽,胜概集斯亭。
地远岚光重,冬温草木青。
俯鉴含空水,还观山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