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扬雄老无子,冯衍终不遇。


不识孔方兄,但有灵照女。



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书生独占世间痴,过计私忧无已时。


知尽古今成底事,空将血泪向人垂。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
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

禁城鸡唱金门开,起居舍人携疏来。
榻前一奏一万字,历历写出忠义怀。


顿首惶恐臣昧死,越录敢言天下事。

男儿偃饿淮阴上,老婺一饭来相饷。


自言只是哀王孙,谁云便识逢亭长。


秦项山河一手提,付将隆准作汤池。

银河一派玉江垂,日落天清倍可思。


自得三春增异色,更飞千尺写仙诗。

辞春多绪言,辞夏何默默。


良由畏日威,难拟烟风德。


岂不爱长时,歌薰旧弦熄。

王制宜人不厌奇,诸臣陈力已心驰。


簿书期满观中秘,弼教功成望百揆。


钱谷兵刑非相事,股肱耳目有新司。

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


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

足兵足食总难齐,骄子未欢饥子携。


不惜琼林收散卒,岂无膏泽下残黎。


牛羊视久须刍牧,将帅思深尚鼓鼙。

宵衣明主值多难,朝市相逢策治安。


止辇求言劳汉帝,诘戎立政想周官。


处囊一遂夸锥脱,投笔千人说剑寒。

千载筹胡指顾中,清宵读史念车攻。


大原薄伐中兴伟,沙漠深藏远略雄。


唾手辽云心未已,系缨北阙事堪同。

丈夫投笔计封侯,孺子逢桥已遇留。


飞食莫凭封万相,坐帷须拟决千筹。


清宵几对风云色,何日能忘天地忧。

忧时注将总偏词,昧昧何如一个思。


淮蔡深谋全倚度,西人寒胆独称琦。


公孙阿世终蒙落,司马闻边始戒夷。

星车夕发遂河干,来往征途异暑寒。


城野秋残闻见改,堂阶地隔怨咨难。


郑图欲献须多绘,贾策方成仰乙观。

浩荡千古心,流连一壶酒。


堂虚明月夜,榻下如兰友。


论诗穷奥窔,秘藏抉枢纽。

冷风吹叶下空阶,萧萧未歇。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儒者云:“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又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金田王郎行蹙蹙,独抱遗书如宝玉。


往时奔窜亡一纸,十日山中望天哭。


王郎苦心真可怜,与书同食仍同眠。

萱堂眉寿正增川,手种蟠桃莫计年。


得道身陪金母宴,应缘居近宝陀仙。


煌煌八座欢承膝,济济诸孙戏叠肩。

独坐灯前。
清兴修然。
览新词、尽是遗编。

年来常动竹林思,一见偏怜海鹤姿。


古寺芒鞋春眺日,高楼灯烛夜谈时。


统宗再续篁墩谱,纪胜新编石镜诗。

腊除宁有尽,即夕早春回。
寒付残宵炬,晴催报晓梅。
铜龙还奏夜,画省已传杯。
帝左开华第,天中标峻楼。
雀湖邻月晓,钟阜近云秋。
北衮方调烛,南宫少借筹。
劲装古服气纵横,抗手韩苏与并行。
语杂诙谐仍兀傲,事多怅触总和平。
笔花开处生光燄,道味浓时露性情。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沉。
满眼余波为绮丽,少陵家法必风骚。
千秋尚有昌黎老,流出昆仑第二条。
岂果开元天宝间,文章司命付梨园?
诸公自有旗亭见,不爱田家老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