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南望黄河亦壮哉,吕梁之水如奔雷。
飞流万里昆仑下,急峡千峰日夜摧。
汉署君为沧水使,徐方人识济川才。
临河发棹唱,聊得洗尘机。
夕鸟度山翠,空梁沉暮霏。
孔观人已远,庄记事多违。
乱石奔流处,扁舟正急操。
月斜滩影落,风劲鼓声高。
客枕惊残梦,乡心悚怒涛。
吕梁洪下水,已变作安流。
安流虽自好,只是滞归舟。
彭城三月风未和,吕梁雪消春水多。
浊浪蟠空作飞雨,崩涛薄岸成盘涡。
鲛人珠佩影明灭,龙女金支光荡摩。
二月三月寒尚饶,上洪下洪春雪消。
奔霆出地星火裂,吼浪触石鼋鼍骄。
晨昏雾底苍水佩,明灭云中丹凤箫。
吕梁天作险,舟楫我来频。
明月忽过客,青山成故人。
雁知寒节信,梅漏隔年春。
中山炎烬一星红,全仗吹嘘结义风。
风雨吕梁祠上竹,令人千古仰孤忠。
汉唐家国旧,豪杰威灵新。
庙食垂千古,碑铭集众论。
孤高遗墨竹,光彩照凌烟。
吕梁天下险,我行今已三。
旱气烁汴泗,上源日以廉。
悬流飞沫不复旧,但见两涯乱石熊虎交巉岩。
沂泗之水来鲁邦,平沙千里流淙淙。
忽逢吕梁万石硔,势与石斗不肯降。
半天卷起千尺泷,怒声日夜相摏撞。
黄河从西来,万里走浊浑。
吕梁乃故道,势若逸马奔。
我来趋王程,至此日已昏。
长河北来势汹汹,吕梁洪头石砻磫。
奔冲荡啮自悍激,到此那能不神悚。
一从禹王开凿勤,万年常睹圣功存。
昨夕牵卿梦,新秋动客心。
风云时聚散,鱼鸟自浮沉。
楚汉空争长,韩彭不可寻。
往年曾渡险,新涨若为平。
喷沬依山转,生波浴日明。
人从天上坐,舟似地中行。
砥柱能东障,洪梁遏上流。
一宵风雨至,万顷水云浮。
野树全低岸,人家半在洲。
君不见吕梁悬水三十仞,盘涡转地石流迅。
开凿疑留鬼斧工,胥涛鲧浪不停瞬。
昔我维舟向此行,排山倒海势崩腾。
天府河流北,徐方禹迹难。
青山开石峡,白日看风湍。
星宿光芒合,坤维脉络蟠。
吕梁遗禹迹,怪石尚崔嵬。
不雨飞晴瀑,无风响夜雷。
逆流看砥柱,济险赖群才。
吕梁天下险,巫峡可并称。
伊昔黄河与清泗,合为一水通郡城。
才出百丈洪,荡潏无时停。
缊袍立断石梁阴,一水滔滔亘古今。
澒洞大声轰地籁,悠扬流沫荡人心。
诗听伯子声声乐,路觅宣尼寸寸金。
舟过梁洪信险哉,中流屹若势崔嵬。
狂澜震荡翻三级,怒气奔腾鼓万雷。
姒禹施功遗迹在,卢公有记古碑颓。
扁舟又向吕梁归,浩荡中流看翠微。
浊浪满河冰乱走,黄云垂地雪交飞。
奉身误叱王遵驭,涉世频沾阮籍衣。
大朴元无事,幽居堪自怡。
云依书幌静,石共药栏欹。
白贲存吾道,玄文任俗疑。
吕梁庙中何所祠,汉有关侯唐尉迟。
二公生世本英特,死亦令人俎豆之。
当其二主兴家国,秦王即是刘玄德。
三月上吕梁,春旱水未驶。
水中半白石,错出犬牙锐。
其流本闲暇,急束若有恃。
跋涉修程屡问津,遭逢明圣世升平。
雁鸿接翅缔行侣,莺燕和春籁自鸣。
几带小舟摇野渡,夹堤绿柳媚游人。
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水落石多舟去迟,乱河西渡读残碑。
三亭二闸依然在,那得安流似旧时。
新安江最险,此险越艰难。
乱石纷如错,涓流曲若环。
危争分寸地,只在折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