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进扇悬囊节候新,馀寒重袷且相亲。


一庭花作晚春事,万里天淹衰相身。


波影摇人宜小立,梧阴留掖感逡巡。

绿野熏风至,夜来春已过。


扑衣飘落絮,贴水出新荷。


浪暖鱼吹沫,泥香燕作窠。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夏至,五月中。
《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鹿角解【音骇】。

昨夜天河浪几掀,朝来玉女倾洗盆。


云生石路离离黑,雾压峰头冉冉惛。


采芜怨女持筐返,徂隰悲农绕树喧。

璿枢无停连,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

人生如飞蓬,倏忽异乡县。


仆夫趣我游,肃驾向畿甸。


朝登太行岭,暮宿黄河岸。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节过泛蒲后,堂开曲港滨。


白鸥元狎客,丹荔似佳人。


夏盛一阴长,年荒三径贫。

荔林红若焰,莫助火云炎。


岁觉一阴长,人逢二妙兼。


腰纤摇弱柳,歌细逗疏帘。

炎蒸不到清凉界,昼永如年静者知。


似向壶中游化国,却疑林下看仙棋。


绳床石枕蘧蘧觉,竹影花阴渐渐移。

风林长夏有馀清,竹里堪容阮步兵。


花气侵杯薰酒气,雨声飘槛杂泉声。


淡红荔袅轻烟动,积翠山衔返照明。

㢮担沽红酒,开窗挹翠微。


故庐何日到,野店送春归。


雉起麦花落,蚕登桑叶稀。

夏至年来倍寂寥,新愁旧恨积难消。
鹿茸初长眠红藓,人梦犹恬倚绿蕉。
无定阴晴天昼永,有厓生寄世尘嚣。
隔江灯火坐中看,四面潮声欲上栏。
山月鹿归双角解,寺钟龙听一珠蟠。
河南书屋人何在,岭上松风石自寒。
日永绣工,减却一线,节临短至。
幸有杯盘,随分快乐,□得醺醺醉。
寻思尘世,寒来暑往,冻极又还热炽。
朝罢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行。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