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百年观不足,一日乐有馀。


况兹夏日长,而与君子俱。


号呶谢呼笑,谈论皆诗书。

静退陶彭泽,风流支道林。


论欢虽暂阻,投分本来深。


客舍汗如洗,僧轩云正阴。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大暑,六月中。
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朱公神仙人,冰雪照肺腑。


祖帑阅羽化,祖书在册府。


门掩一亩宫,虹梁跨风渚。

一榻清风,故山邂逅欣相遇。
绿阴池树。
荡漾瑶翻处。

翠竹碧梧入望,紫茄白苋供盘。


未办楚王鸡蹠,难求闵叔猪肝。

三白旧甘蔬食,八关聊复斋支。


蚁酒似闻将熟,蟹螯应得重持。

常馔素谙苜蓿,忍饥何必槟榔。


自叹獐头鼠目,难辞蝉腹龟肠。

至后金柔伏日三,旱气焚宣势如惔。


火井涌沸烟生岚,鹤发遗老素未谙。


我居濒泽深眈眈,修廊飞庑贤僧庵。

溪流转东西,日色不可障。
水风鼓炎热,如坐蒸炊上。
幽林隤山谷,弛楫没清旷。
高堂卧清风,顾我岂不欲。
王事不可缓,驱车冒炎酷。
赤日暴形骸,毛发几焦秃。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退之序郴阳,水驶山不平。
中州清淑气,至此郁以停。
封州在炎方,更过郴几程。
忻逢陶令约,一过远公居。
贝叶时犹诵,桦皮手自书。
江鸥分半席,林虎傍前除。
分湖新涨绿参差,曾记花开八月时。
秾艳每憎桃杏俗,频年溪上浣胭脂。
墨华朝爽露英英,诗思如云酒胆并。
至竟人间难比似,容他留伴许飞琼。
萼绿仙人相见稀,比来色相更忘机。
添丁正合丁年事,有鸟归来号令威。
点缀风光壁上观,冻烟晴雪落毫端。
此中自有清刚气,散作虚堂六月寒。
三丈危城日暮登,暑威殊不霁凭陵。
何时太华高峰上,细嚼松阴六月冰。
土润伏新金,阳歊困亭午。
曦御驻征骖,朱光彻厚土。
鸟雀噪阶除,蛙蚓鸣草莽。
大暑江天外,维舟绿树阴。
有谁闲肯到,独自一沉吟。
只觉趋炎苦,非关老病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