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


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


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

鱼鼓声中白氎巾,南山笋蕨一番新。


长安不是无卿相,林下平津独可人。

画舫篮舆不许前,白头行脚意超然。


舜江禹穴千山水,尽在高人拄杖边。

城上馀寒晓气凝,湖边春树绿层层。


一山独表秦王望,众水皆朝夏后陵。


白眼嗣宗终嗜酒,青鞋子美谩寻僧。

即看梅蕊发江南,渐见柔乘可浴蚕。


日铸雨馀峰似髻,云门烟合树和蓝。


青猿不避游人过,碧涧能消宿酒酣。

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

布袜青鞋踏欲无,登山临水未成疏。


十峰双涧天衣寺,万壑千岩总不如。

稽山高入云,鉴湖阔浮空。


禹秦有馀迹,晋宋多钜公。


我来岁及周,梦寐怀清风。

去年同会类高阳,蜡屐登临雅兴长。


可但山光向人好,更欣天气为吾良。


路经禹穴深怀白,目对秦峰远忆黄。

拂晓篮舆出蠡城,稽山照眼鉴湖明。


千岩深处十峰好,万壑流中双涧清。


香霭嘘成普贤像,风松吹作法华声。

渐觉溪声杳,山深古木稀。


烂柯无客到,飞锡有僧归。


宝盖临丹阙,莲花傍紫薇。

绿杨芳草自年年,人老逢春重喟然。


六入傥能除旧习,三乘端许结新缘。

达磨东来不记年,一灯然处百灯然。


愿从清净求明了,应喜晨斋学省缘。

法华灵应著当年,今古何曾有间然。


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

老怀归去几何年,吴越宗风久寂然。


闻说近来狮子吼,应将驴脚问生缘。

师去无为十五年,重来猿鹤亦忻然。


此生不负今朝祝,冀结龙华会里缘。

稽山道上多名迹,万顷湖光衬山色。
云蒸雾集累千年,屈指风流几人物。
平生佳处身曾经,赖此泉石供馀龄。
去年连辔到朝阳,红日初添一线长。
八俊偶同人已羡,四难俱得计真良。
浇肠竹叶惊深碧,插鬓梅花咤浅黄。
竹园寺里昔曾游,弹指流光十六秋。
诸刹每传新学起,一箪犹为故山留。
文词雅正推裴柳,诗句清妍属澈休。
会稽名郡素多贤,翼举高风更凛然。
金缕赐衣梁代日,紫檀遗象义熙年。
千峰秀色层檐外,双涧清流绝磴边。
春流双涧深,晓色十峰阴。
胜地青莲宇,千年静者心。
焚香入空翠,鸣磬出幽林。
渺渺湖风引桂舟,竹舆沙径晚山稠。
千峰影底鸣双涧,三伏日中含九秋。
邂逅襟期俱洒落,等闲归计少迟留。
梵守近灵祠,偕游薄晚归。
云疏通日影,风景作霜威。
博约诗情健,盘桓酒力微。
元是玉皇香案吏,等闲吟笑即成文。
松廊驻节排千骑,山径寻真步五云。
谏院高风矜共赏,宪台清论喜同闻。
处世空旦夕,探幽放情志。
长歌向闲云,引客游古寺。
秦山倚寥廓,高鸟下苍翠。
园庙深关春寂寂,雨杉风桧翠萧萧。
山中旧事无人说,碎叠唐碑补石桥。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
窗看渡口随湖月,楼听云门度岭钟。
梁帝钵含山雨润,普贤台锁藓花重。
世称幽景属金仙,若是精蓝岂妄传。
涧涌双泉雷出地,山围四面管窥天。
唐僧手泽神毫健,梁帝宸恩宝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