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初月微明漏白烟,碧松梢外挂青天。


西风静起传深夜,应送愁吟入夜禅。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东阳岁月侵。


入洛声华当世重,闵周章句满朝吟。


开炉夜看黄芽鼎,卧瓮闲欹白玉簪。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鲊。


荷香开新包,玉脔识旧把。


色絜已可珍,味佳宁独舍。

雨中溪破无乾地,浸著床头湿著书。


一个月来山水隔,不知茅屋若为居。

楼台带馀雪,寒色未全收。


久负入关意,空为同舍羞。


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

□雷车雨滴阶声,寂寞焚香独闭扃。


锦绣文章无路达,裤襦歌咏隔墙听。


松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

常忆双溪八咏前,讲诗论道接清贤。


文欺白凤真难及,药撚红蕖岂偶然。


花湿瑞烟粘玉磬,帘垂幽鸟啄苔钱。

一到毗陵心更劳,冷吟闲步拥云袍。


岂缘思妙尘埃少,自是风清物态高。


野色疏黄连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桥。

抗章闻说动前旒,分得东吴第一州。


久与衣冠为盛事,更寻云水作遨头。


当时鹓鹭应须记,此去湖山莫谩留。

都门供帐记当年,十里旌旗暗画船。


文石班中天上客,水晶宫里地行仙。


铃斋妙画人间见,相府珍篇海内传。

灌园身傍太河阴,山色龙光自古今。


万死独明臣节在,一归终藉主恩深。


屯云不解苍生望,捧日犹悬白简心。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


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

十年不过东庄宅,岁晚高堂拜白头。


喜到出门遥认马,送归携杖近经丘。


黄花径里开诗卷,红稻香时泛酒瓯。

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


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


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

同参万里寄书来,盥手缄封手自开。


没骨舌头我难说,无根树子若能栽。


金鹏手段平翻海,任老钩竿不钓能。

东林屡有寄来诗,忙里何尝报一辞。


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

东林已秀两三枝,覆荫人天正此时。


贪向龙宫翻贝叶,恼人不寄玉泉诗。

闻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


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


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

曲榭层台花木深,春风千骑盛登临。


高山流水非无意,正得君来慰我心。

阙下高眠过十旬,南宫印绶乞离身。


诗中得意应千首,海内嫌官只一人。


宾客分司真是隐,山泉绕宅岂辞贫。

但得安居便死心,写将人物报东林。


番童久住谙华语,婴母初来学鴂音。


两岸山光涵海镜,六时钟韵杂风琴。

结网求鱼事已迟,却非春草不归诗。


斜阳一片山如画,更把心期付与谁。

山人无外事,白首稚儿同。


弄水溪堂背,争棋纸局中。


盆池秋见月,竹院夜呼风。

登高未必高,老脚且平步。


平步人不疑,东西任四顾。


岂无见在心,何必拟诸古。

知暮则知朝,西风涨暮潮。


千秋一何短,瞬息一何遥。


有物万象间,不随万象凋。

春江正满时,未具衡阳楫。


还携邓俊圭,江门与君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