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


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树老石连潭,潭深烟翠入。


群鱼石下游,独鸟潭上立。


泉暖草长绿,山高风自急。

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
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

独上朱明顶,高寻仙子踪。


玉楼夹日月,秋瀑飞芙蓉。


白发几时变,青鸾安可从。

花近楼头书眼明。
水云矜佩本来清。
一院双成诗伴侣。

万山郁回合,群木尤老苍。


细路百盘折,崎岖陟羊肠。


凉阴覆峭壁,萦回涧流长。

仙人鞭石过沧溟,片碣千秋落此亭。


昨夜白龙驱不去,天风吹出武夷青。

彼美白瓷盏,规模来定州。


先生文字饮,独酌无献酬。


咄哉石女儿,不作蛾眉羞。

笋石清琤入紫烟,陆云题处是前年。


苔侵雨打依稀在,惆怅凉风树树蝉。

二石楼高昼不扃,天门咫尺是殊庭。


丹光五色浮林霭,云术千盘合海灵。


飞步佩环仙共引,新宫日月客能铭。

回车出古洞,振策登石楼。
丛林开复闭,曲径阻旦修。
扳萝寻去路,藉草酌分流。
海涌三山至,峰连二石楼。
明霞常五色,琪树已千秋。
径仄谁能到,云深客自留。
地留残火似秦馀,浪迹那堪落叶初。
绝涧路分峰影乱,断崖桥转谷声虚。
壁悬江气摇云母,日射潭光见鬼鱼。
数里轻阴到石楼,远天斜照一时收。
烟村未出松门冷,人影欲空潭水秋。
蝙蝠昼藏诸洞湿,薜萝深锁一泉浮。
江干奇石润如玉,卓立天然一碧峰。
幽窦直疑清涧落,秀峦先见翠云重。
女蜗自炼功犹浅,米老相看兴颇浓。
锦石青红似画中,每因幽玩一开篷。
三生依旧精魂在,二妙于今嗜好同。
玉杖未裁秋带雨,画船暂住夜腾虹。
海内经师位望尊,登龙我亦仰君门。
亲人叔度波千顷,好客陈遵酒一樽。
谈剑气豪肝胆露,论诗律细性情存。
公子有佳石,丹碧非一状。
磊磊不盈掬,巧夺三山状。
贮以白玉斗,挹注秋滉瀁。
泥沙洗尽太湖波,状有嵌崆势亦峨。
可笑尚平游五岳,不如坐视一拳多。
盘古曾遗洞,千年化石多。
名流宜笠屐,福地不兵戈。
潭静清无滓,碑残字未磨。
入山曾有志,苦乏买山钱。
李愿归盘谷,王维辟辋川。
天方花散雨,人与鹤争年。
云扃终古闭,草色绿岩腰。
鸣鸟不知处,游蜂如见招。
洞天晴亦雨,花气午犹潮。
前年游小石,小石之下江悠悠。
今年游小石,江水只似前年流。
江流日夜流不息,石根水啮成沙砾。
晴沙展芳席,春山歇游骑。
飞云度乌背,惊涛触鹅鼻。
远观山水佳,近爱花木丽。
到家刚是月来时,拌被山灵笑客痴。
今雨长吟杜陵句,春风偷读竹龛诗。
梦中高惠应知路,别后汪伦定有辞。
香南斋里坐逡巡,触目琳琅色色新。
开辟谟觞输此境,摩挲端研比斯人。
诗文磊落难为敌,金石荧煌信不贫。
海岳搜寻小洞天,桃花迎笑识诗颠。
屐喧灵运惊山贼,琴抚成连续水仙。
缁白谈禅参马蹋,丹青写本待龙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