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独自担琴鹤,还归瀑布东。


逍遥非俗趣,杨柳谩春风。


草绕村程绿,花盘石磴红。

庐山绝顶白鹿台,上有御制周颠碑。
石龟下蹲高结螭,天葩震烈云汉回。


文古两汉仍过之,忆昔草昧龙虎斗,黄旗紫盖颠能知。

山壑寒气早,日夕风色紧。


火流桂将歇,霜至蕙草陨。


蟋蟀集涧馆,禾委被疆畛。

庐山万古月,几度雪边明。


影傍素林灭,层随寒浪生。


蔽岩疑有缺,侵鹊暗须惊。

小至匡南雨,空江此夜雷。


仄忧群蛰震,急恐万山摧。


盗贼时事苦,阴阳归思催。

庐山随晚坐,江汉净秋襟。


九日黄花雨,书堂红叶深。


细云飘古帙,寒兕吼空林。

车音呜咽大江前,缩地劳劳问岁年。


一片匡庐挥不去,来扶残梦卧云烟。

五柳先生厌俗纷,拂衣归去卧江滨。


松菊还同昔人好,山川复似向时新。


瀑泉飞雪千岩晚,仙杏蒸霞万树春。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


名齐松岭峻,气比沃州浓。


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

湖山秀绝钱塘西,六鳌截岸开云霓。


瑶峰彩树绮罗色,孰将烟雨看冥迷。


昔年繁华有如此,金碧楼台画图里。

茅屋临江起,登庸复应期。


遥知归去日,自致太平时。


幽药禅僧护,高窗宿鸟窥。

白云作意令山深,平卷诸峰上客襟。


欲因康乐寻幽兴,顿拨渊明入社心。


薪火相传无异昔,愿文初发已从今。

自有庐山岁几千,鄱湖相对是何年。


自有湖山初见我,一十四载九洄沿。


每从南极瞻五老,及到西江望比肩。

百里山行迷碧草,息心对山觉山好。


六朝僧去忽千霜,三秋招隐惟五老。


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

欲识庐山真面难,先从芳麓见髀髋。


五老云中银汉落,香炉雪后紫烟寒。

五老峰深近远迷,六朝灯在色空倪。


林僧索我庐山句,不尽游踪未敢题。

庐山误出此篇垂,多少徐人欲李辞。


今日徐人才更倍,谪仙跽请主僧诗。

相对无缘认岭峰,入看只与白云同。


江舟竟日分横侧,真面遥临一水中。

终南成诟厉,所处失其亲。


遥揖山灵语,慎居捷径人。

四望苍屏尽渺然,松开忽见紫炉烟。


怪来九叠祥光出,独向东林瑞像前。


竺影难留图里迹,素沙犹自雨中研。

洪泉飞九叠,万壑动群氛。


势落悬峰日,光摇出岫云。


晦明殊所见,近远各为闻。

朱陆当年此讲闻,晓然义利一时分。


要知义利真消息,物我心生胜火焚。

如何瀑布不飞津,秋后山枯山亦贫。

纵有真龙能作雨,真龙亦自解全身。

甲子题诗入洞扃,山灵于我得无情。


北风浩浩吹云幕,五老欣欣举手迎。

山青云白似吾无,似笑头颅非故吾。


世态日随人事变,山灵何必讶头颅。

卅年不见庐山面,依旧庐山似我●。


驻桨题诗人不见,丹山今在小司徒。

我性好山水,思向庐山庐。


五老招我游,有约芝山初。


兹行适所愿,孰曰非天与。

参禅得味咸齑淡,学道忘忧苦笋甜。


石镜与时为显晦,汤泉涉世有凉炎。

山北山南已遍游,又移行李向西州。


身如孟子论行止,心愧渊明任去留。


峰顶今宵应好月,人间明日是中秋。

路经湓浦叹匆匆,不及从君访远公。


忽见庐山真面目,在君二十一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