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登望思虑积,长亭树连连。


悠扬下楼日,杳映傍帆烟。


入夜四郊静,南湖月待船。

道情寄远岳,放旷临千仞。


香路延绛驺,华泉写金印。


日欹诸天近,雨过三华润。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


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空王初受逞神功,四钵须臾现一重。


持次想添香积饭,覆时应带步罗钟。


光寒好照金毛鹿,响静堪降白耳龙。

海上风雨来,掀轰杂飞电。


登楼一凭槛,满眼蛟龙战。


须臾造化惨,倏忽堪舆变。

春龙争地养檀栾,况是双林雨后看。


迸出似毫当垤㙞,孤生如恨倚栏干。


凌虚势欲齐金刹,折赠光宜照玉盘。

日上罘罳叠影红,一声清梵万缘空。


䙰褷满地贝多雪,料峭入楼于阗风。


水榭初抽寥泬思,竹窗犹挂梦魂中。

帝青石作绿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


拘律树边斋散后,提罗花下洗来时。


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

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


铜池数滴桂上雨,金铎一声松杪风。


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

烦暑虽难避,僧家自有期。


泉甘于马乳,苔滑似龙漦。


任诞襟全散,临幽榻旋移。

西入山门十里程,粉墙书字甚分明。


萧帝坏陵深虎迹,广师遗院闭松声。


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

年来独向此游频,谢氏青山与寺邻。


朱槛夜飞溪路雪,碧林晴隔马蹄尘。


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

独木山寮昼不开,禅馀香印已成灰。


寺分麋鹿台前住,人向鱼凫国里来。


佛钵供多光类玉,祖衣传久色如苔。

谁家烟径长莓苔,金碧虚栏竹上开。


流水远分山色断,清猿时带角声来。


六朝明月唯诗在,三楚空山有雁回。

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沈沈。


鸟边祗树人烟近,象外云花野照深。


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印禅心。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今城山寺古。
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
交流会南浦。

沐浴罢趋局,幽居愁杜门。


重登帝子楼,哭吊诗人冤。


凭栏参井天,隐几西南坤。

东家既峥嵘,西邻亦棱层。


那知齐鲁间,有此蕞尔滕。


僻路少人到,掣铃小童应。

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


一杯相马酒,千古竹林人。


山入永嘉屐,蚁浮彭泽巾。

读书台倚鹤鸣峰,回合千山翠万重。


白昼悬泉喧霹雳,清秋双剑削芙蓉。


撑持古寺还云阁,寂寞前朝自暮钟。

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


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

停舟偶过开元寺,就地还寻最胜泉。


石甃久荒苔藓外,茶瓢犹挂薜萝边。


当时一滴成花雨,终古馀波及稻田。

流阴拂层岑,返照翳深谷。


古寺入萧条,回岩抱幽独。


梵影净香台,钟声殷石屋。

满城花草斗欣荣,嫩绿夭红照眼明。


会有禅房通野色,解鞍聊复憩予行。

往昔秦郎妙天下,淹留尝倚仲宣楼。


长材不用虎为鼠,塌翼竟从蜩与鸠。


夭矫飞云蜕仙骨,连卷雌霓落墙头。

娲皇补天遗石在,神官鞭驱置东海。
异僧手持鬼斧来,斫成双塔碧崔嵬。


东塔八角摩苍穹,西塔五层齐华、嵩。

江城烟景正阳春,访古招提话劫尘。


半壁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


沧桑故国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