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一瓢饮水曲肱眠。
此乐不知年。
今朝忽上龙峰顶,却原来、有此甘泉。
步高寒、下观浮远,清晖隔断风雨。
醉魂误入滁阳路。
落莫不知何处。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
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
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八品山蔬尽药萌,何山采得各标名。
山翁惊受霜台贶,即命山妻亲自烹。
寺古名传唐相诗,三伏奔迸予何之。
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走凉参差。
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
昔岁我来,乘白羊车,着紫鼠裘。
爱支离者叟,霜皮黛甲,玲珑者丈,雁荡龙湫。
王谢家儿,宣和遗老,尔正愁时我亦愁。
遇酒忘忧闻乐喜,世人未到惠山前。
泉供胜味轻糟曲,松献清音异管弦。
陆子旧文残琬琰,湛家馀迹抚云烟。
第二名泉在,深云护石阑。
九峰灵气泄,三伏细流寒。
远脉松长润,馀香茗欲残。
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闲挹味何嘉。
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
犹负片心眠水石,略开尘眼识烟霞。
云液流甘漱石牙,润通锡麓树增华。
汲来晓冷和山雨,饮处春香带涧花。
合契老僧烦每护,修经幽客记曾夸。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
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
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
石龙喷雪绕山斜,桑苎祠间一幅纱。
只对清流已无暑,未论绝品解宜茶。
山僧知我去匆匆,旋印红泥乞老翁。
拟唤人间三昧手,共分天上小团龙。
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
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
苍山崷崒中,殿古起野色。
仰空象纬高,抚事戎马隔。
三子俱人豪,语默有典则。
每值南巡春仲月,轻舟必先溯梁溪。
无端一展石渠卷,陡忆群瞻跸路蹊。
过去江乡已渺渺,看来春霭尚凄凄。
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锡谷寒泉双玉瓶,故人捐惠意非轻。
疾风骤雨汤声作,淡月疏星茗事成。
新岁头纲须击拂,旧时水递费经营。
殷、齐,中也。
斯、誃,离也。
谡、兴,起也。
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
碧崖流水。
流入春葱指。
精若栖林端,芳泉伏萝樾。
躧步信所之,渐与人径绝。
顾见潭影空,恍然超生灭。
日气初高雾色降,青山幂历映船窗。
故人且系青丝笮,邀我同倾白玉缸。
分得甘泉名第二,教成新伎字无双。
日余淹薖轴,托志在延搜。
遵途告密戚,饯我以行游。
选胜岂必遐,贵在获所求。
落日饶远态,群象来趋人。
酌此涧下泉,爽焉各怀新。
暗壑穿文流,白石何磷磷。
穷溪回崇巘,午色正苍苍。
上有千尺松,下有古时堂。
幽籁相间作,止鸟顾我翔。
春来萝薜媚深幽,猿饮鸿栖何所求。
但得音书贤十部,宁将筐篚累诸侯。
山驱白石堪修馈,水酿清溪足破愁。
九峰秀色照溪回,古寺峥嵘殿阁开。
漱玉泉声锵石洞,郁蓝天影抱琼台。
亲宾情话真难得,岩壑幽寻岂易来。
我家九峰下,跬步临胜境。
循除环佩声,满庭松桂影。
宦游阻幽寻,每若龟引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