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放翁局促留江干,爱此楼前烟水宽。


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


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

高城断处阁横空,目力虽穷兴未穷。


燕子争泥朱槛外,人家晒网绿洲中。


谁能招唤三秋月,我欲凭陵万里风。

层台缥缈压城闉,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小阁敞朱扉,停车暂息机。


行人呼晚渡,幼妇浣秋衣。


霜树攲危堞,风鸦满落晖。

翠阜围平野,朱楼压缭墙。


风回半汀雁,云护一天霜。


有地聊容拙,无方可疗狂。

憔悴思吴客,凄凉拟岘台。


一年秋欲到,两鬓老先催。


袅袅菱歌断,翩翩水鸟来。

雨气分千嶂,江声撼万家。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


喷薄侵虚阁,低昂泛断槎。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歌钟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间。


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潺潺。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
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

高台延望眼,风物满前村。


细读南丰记,频开北海樽。


远山如看画,近市不闻喧。

董奉山中种杏,玄都观里栽桃。


清旷孰如此地,登临况是吾曹。


城下一江水碧,江边百尺台高。

平生羊荆州,雅意垂不朽。
登临发浩叹,望秋怯蒲柳。
谁知如湛者,自可弊宇宙。
朝携筇杖来,瞑倚胡床坐。
循墙读遗碑,岁久苔藓涴。
烈风无时休,于兹验真个。
摩挲苔刻读残文,往事悠悠付夕曛。
野蝀未收前涧雨,山风遥送隔溪云。
霸图驭世应多术,王道驱民不掩群。
拟岘台,山如杯,树如苔。
台前东风花乱开,流云藏雨花间来。
花根得雨新绿催,花枝随雨成香泥。
羊公洙泗人,易地即颜子。
功名真馀弃,邂逅照图史。
况复权利间,何啻鼠肝似。
叔子声名千古香,几多遗爱在襄阳。
后来景行瞻先哲,善政丰碑共久长。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
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
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