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


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


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

昔见虎耽耽,今为佛子岩。


云寒不出寺,剑静未离潭。


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去家十二年,黄雀悭下箸。


笑开张侯盘,汤饼始有助。


蜀王煎藙法,醢以羊彘兔。

秋本无愁,奈客里、秋偏岑寂。
身老大、忺敲秦缶,懒移陶甓。
万误曾因疏处起,一闲且向贫中觅。

临汝严夫子,支筇扣敝庐。


文如漆园壮,人似客星孤。


善相遗驎瘦,深参得腹腴。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泰伯让天下,窜迹在荆蛮。


虞仲表从兄,文身志亦全。


季子让其国,归耕梁溪田。

剪商肇基迹,传季思逮圣。


兄弟逃荆蛮,让德一何盛。


千家聿来从,勾吴始开境。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古庙郁崔嵬,朱门傃道开。


今人不为让,间或乞灵来。

古者吾夫子,曾称三让名。
后来秦失鹿,刘项死相争。
意行无东西,偶成一段奇。
寻山得幽伴,遂尔相娱嬉。
水涉渔梁窄,山循鸟道危。
遐哉泰伯,夙景高风。
遗兹德壤,焕表圣踪。
萧森祝宇,千秋所崇。
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
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
巍巍三让庙,乃在古城阿。
日月明衮裳,殿陛列雕戈。
万世尊至德,遗风亘不磨。
阅墙兄弟不相容,尺布犹怜尚可缝。
让位介然如弃屣,盛哉至德厚无穷。
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
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
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为爱比邻好,诛茅试结庐。
地临平楚回,堂枕一峰孤。
乞予青霞佩,斟吾白玉腴。
麻姑山直斗牛角,形胜拥断东南隅。
五百年来畜英气,特为吾宋生真儒。
李姓觏名泰伯字,风骨古秀飘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