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坰。

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


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倦鸟投枝已乱飞,林间暝色渐霏微。


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


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辉。

即看花发又花飞,空向花前叹式微。


自笑半生行脚过,何人未老乞身归?


江头鼓角翻春浪,云外旌旗闪落晖。


羡杀山中麋鹿伴,千金难买芰荷衣。

苍山南望截云烟,中有绀宇通诸天。


长桥直度清溪水,寒湖收潦旷平田。


古木阴森大堤上,千峰浓淡高楼前。

城南飞桥跨青溪,度桥并辔千丈堤。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东风初起白云飞,禅客相邀步翠微。


童稚旧游如梦到,江山今幸假途归。


岩峦窈窕笼轻霭,鸥鹭翩翻舞夕晖。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

已度仙桥窥石鼓,上清还在上方头。


今霄知有来朝否?


胜景应须秉烛游。

华山者了又齐山,始悟山山与性关。

路经秋浦上崔嵬,不负孤舟万里回。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天将大任未容闲,清峭依然御史颜。


谢客能吟练江句,谪仙不厌敬亭山。


双溪风月壶觞里,叠嶂烟霞几案间。

莫莫休休只欲闲,贵池误照野人颜。


好诗如见元枢面,佳境仍逢相国山。


谈笑从容禅榻畔,翠微仿佛梦魂间。

半生作梦身初到,此日游山兴可知。


小盖曲穿杨柳岸,平舆斜掠槿花篱。


层轩俯瞰人寰狭,阴洞幽寻古路危。

共作名山隐,三秋采蕨薇。


宁辞今日别,袛恐故人稀。


斗酒不得醉,白云相与归。

帝畤金堂玉作桥,万松积翠半空寥。


青山九锁琅函秘,白鹤群呼绛节朝。


风似洞庭闻广乐,云疑玄圃上丛霄。

诗尘谁复数齐梁,小杜文章楚大邦。


曾为黄花酬九日,至今陈迹擅三江。


新亭高下依乔木,远岫参差进曲窗。

鸡鸣峰外日曈昽,欲去踌躇兴未穷。
索笔请题青石柱,留名愿附碧纱笼。
重裘迥触千山雾,回辔轻随一径风。
区区不觉路岐难,尘土衣冠喜动颜。
已见成书归上国,更逢便道览名山。
随轩幸涉三时久,弭节仍陪半日闲。
东国名高独此岩,群峰环抱自韬钤。
道场岑寂规风古,禅室空疏杖喝严。
木落有时飘殿角,云寒终日蔽山尖。
征尘汹汹顿消磨,路入灵岩好趣多。
崖穴透空疑昼月,泉池凝渌似春波。
锦帷香细薰千佛,金殿灯明觉众魔。
联镳出郭疾于飞,好景留人倦式微。
尽日山行惟所适,夕阳堤上咏而归。
摩挲苔壁嗟前事,徙倚岩亭惜寸晖。
筑寺依横峤,开门对远汀。
闻之心已渴,见者眼皆醒。
水泻鸭头绿,山排螺髻青。
不谓僧游息,犹容俗往还。
薰炉烟缕缕,茗碗雨班班。
剟坐移门外,携樽置竹间。
栖真十载梦天都,一入名山似玉壶。
上帝宫庭双凤下,群仙楼阁五龙趋。
雪飞白岳纷零乱,云过玄洲乍有无。
曾随嘉客在层峦,秋色阴晴一望间。
洞外暂乘云缥缈,林端时露水湾环。
维舟暇日来寻胜,经世高才却爱闲。
华于春莫偏饶意,诗到休阳最好峰。
半夜生风谁弄笛,满天吹雨客呼龙。
时情切莫争蜗角,世事何殊梦蚁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