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残断摩挲延祐碑,甘泉石下岂人为。


只应题复甘泉洞,笑共山灵一语之。

江上甘泉寺,登临擅一州。


山亭喜无恙,老子得重游。


滩急常疑雨,林深欲借秋。

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


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


空馀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

乘舆执玉已登壇,细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汉家太史宋公孙,漫逐班行谒帝阍。


燕颔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家徒四壁书侵坐,马瘦三山叶拥门。

我心忧以伤,君去阻且长。


一别岂得已,母老思所将。


奉命危难际,流俗反猜量。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


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

行子朝欲发,驱车不得留。


驱车下长阪,顾见城东楼。


远别情已惨,况此艰难秋。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


而服如此,又不离世。


鉴中壁上,处处皆是。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略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诗曰: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

林生老立专门学,金石遗文卷盈握。
曾经从宦走长安,断碣残碑藓亲剥。


昭陵迹废补亡阙,磨石山高穿硌确。

在屈龙从蠖,乘伸鹄为凤。


言念子渊材,无惭部史贡。


讲德既有述,得贤能无颂。

清澄绝胜汉甘泉,一酌心魂自爽然。


应是武皇探未到,不教仙观表祈年。

千尺通星井干楼,玉盘天酒夜来收。


白茅螭捧黄金印,五利明朝欲拜侯。

惟汉十世,将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号,同符三皇,录功五帝,恤胤锡羡,拓迹开统。
于是乃命群僚,历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


诏招摇与泰阴兮,伏钩陈使当兵。

甘泉穿石磴,山腹启禅扉。


自笑逃尘境,翻来触静机。


花开松色淡,歌咽磬声微。

东林枝胜桂林枝,不惜甘泉济旱时。


铁额钢头含笑面,可人能字更能诗。

万松节外有孙枝,德业文章冠一时。


不惜临风寄新句,知音消得湛然诗。

名节寻名山,四美兼二难。


不知循去步,已历翠微间。


独立在物表,高视乎尘寰。

白莲池上觅仙踪,曾听攒眉夜夜钟。


七十年前灯火地,东寻无路白云封。

甘泉合是吾家山,吾都吾号姓亦然。
夜气凭空滴沆瀣,天鸡一叫非人寰。


自从山上流涓滴,直至南海浩连天。

甘泉之山何处山,山岳中脉来蜿蜒。


淮海维扬作方镇,左右江湖中气尽。


孕奇产秀多哲人,三品瑶琨不足珍。

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几何。


不能千尺耳,罗浮之丘阿。


罗浮自海岸,万丈突巍峨。

晓下甘泉山,暮宿山下院。


诸贤翕然臻,杏树坛边苑。


超然得予情,楼高原底平。

是山皆我乐,何必吾家山。


此山非我有,胡乃名甘泉。


而我有行窝,适在泉山前。

新泉亦甘泉,东海即南海。


须识两泉源,方知四海水。


四海尚且同,人心何彼此?


临流饯弟归,静学泉水止。

君从甘泉来,色带甘泉云。


今我梦甘泉,悠然得我心。


忆子从予游,十五映青春。

驱车曷宵征,感兹秉烛游。


不见牛山春,登高爱清秋。


秋高爽气发,雨后炎嚣收。

四千里路携诸友,三日甘泉共一门。


岁晚独怜归草草,飞云月下未同论。